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其中,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新年伊始,我国文化产业将迎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文化企业又将如何做大做强?近日,国内外文化领域知名学者和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大事件的幕后“操盘手”,齐聚由光明日报与中国建设银行主办的 “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中国文化产业高端对话”,共话文化产业发展心得,纵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2012年,助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层出不穷。从去年2月开始,《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文化部 “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影响重大的规划和政策陆续出台。
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密集发布,进一步昭示我国文化产业将步入大发展时期,其美好前景似乎就在眼前。
与此同时,一件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大事件也在去年频频涌现。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人民网在A股市场挂牌上市、央视推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浙江卫视唱响《中国好声音》、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等,无不在诉说我国文化产业的巨变和文化事业的日益兴盛。
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在 “中国文化产业高端对话”上表示,从战略意义上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从城市的发展实际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将加快城市实现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
厉无畏提出,从国内外经验可归纳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条重要可行路径:一是旧区改造,城市更新。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旧区改造有机结合起来,可以避免城市文脉的中断,不仅能保持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还能使城市更具魅力。二是资源开发,文化演绎。一些具有历史积淀的物质载体、民间传说、民俗风尚等都可以纳入到资源范畴,加以开发和利用,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有用资源。三是旗舰项目,综合运作。文化旗舰项目的功能是把文化活动、不动产计划和商业功能整合在一起促进市场的交互作用,建立起成功的市场效益。
国际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领域最负声望的专家约翰·霍金斯在会上提出了未来两年全球创意经济发展的四个趋势。第一,移动媒体。移动视频服务在全世界,包括在中国都会快速发展。第二,物联网会飞速发展。他特别表示,在物联网行业方面,中国会超过美国。此外智能计算和云计算发展也非常关键。第三,3D打印。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3D打印在中国也会有很多应用。3D打印能够把创新数字打印设计等结合在一起,在未来3D打印会有更好的发展。第四,零售行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当选“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的“中国好声音”总策划、星空华文传媒首席执行官、上海灿星文化传播公司总裁田明在会上回答了大型综艺节目引进和原创的关系。他说,国外文化领域也经历了一个引进消化吸收的过程,他们在制作节目时有严格的规定,对于舞美、灯光等各个工种都有详细的标准,这是他们100年来的经验总结。我们必须承认这些经验符合传播学的科学性,因此在这方面我们很乐于引进国外的版权模式。
“但光引进是不够的,除了引进,我们必须要有消化吸收和再创造的过程,一定要做到真正的本土化。在国外模式基础上一定要有中国表达和中国文化的结合,这才是成功的根本。”田明表示,他们正在与许多国际上知名的模式公司组建合资公司,研发中国的原创节目。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对于文化与科技融合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获选“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的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光伟认为,“最大的障碍是人才。”他表示,文化与科技融合需要一大批既懂文化艺术创作,又懂科学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现在复合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还无法满足文化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单靠企业自身来解决人才问题有很大难度,还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等各方共同努力,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加快文化科技产业人力资本的形成。
当天,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党组副书记谭跃获得“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特别贡献奖。他表示,数字出版正在成为产业资金和产业资源的集聚方向,是出版业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发展数字出版,要大胆起用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机制,大力推动生产、加工、管理、营销和传播全流程的数字化,大力推动重点产品和重大工程的全媒体复合出版,尽快研发具有较强盈利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平台,尽快搭建具有规模效应、集群效应、品牌效应的数字产业园区和创新集聚区,努力增强出版传媒企业在整个数字化产业链的话语权和控制权,实现数字出版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战略突破,实现企业自身发展转型和整个出版产业的数字转型。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