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洗牌去向何处?
滑雪场要生存,需要形成品牌。未来在开发滑雪场的时候,应该更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中国滑雪产业进入重新洗牌的格局。品牌影响力、服务水平、消费者观念等多方面因素成为衡量标准。
通过职能部门的监管和市场竞争的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滑雪场在硬件设施和软性服务上都具备了一定实力。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也成为各大滑雪场面临的重要课题。
目前,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滑雪产业急需建立行业基本规范和技术标准,从而淘汰一些落后企业。
“滑雪场的经营是以短期盈利为目的,还是打造稳固的事业型滑雪场,需要判断和取舍。”郭云川说,接下来,滑雪市场应该是“大鱼吃小鱼”的洗牌,滑雪场要生存,需要形成品牌,以优质、专业化的服务提高自身竞争力。
在转型中形成品牌优势的,崇礼县是个很好的例子。优质的雪道、专业的服务已经成为“崇礼滑雪”的品牌标签。不过借助于大手笔的投入和自然条件优势,这样的路线能有怎样的借鉴作用还值得探讨。
“未来在开发滑雪场的时候,应该更注重质量而非数量。”郭云川说。雪场的环境应该注重文化氛围的打造,日本、韩国等一些亚洲国家的滑雪场,都在努力营造自己的文化氛围,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中国在这方面则要差一些。
显然,品牌化和特色化是滑雪场未来发展的走向。
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中国的滑雪场就开始了新的探索。越来越多的旅游地产、旅游经营公司投入到滑雪场的开发和建设中来。滑雪场项目也由单纯的滑雪运动向旅游、度假、房地产开发的综合性业态转变。
据易碳家了解到,中国的滑雪产业增速很快,但增量的空间依旧很大。如何培养市场、提高自身竞争力,开发者们需要的是更为平和的心态以及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