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奢侈品牌?
一块海鸥手表在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手腕上戴了3年多,“同样的‘陀飞轮表’,瑞士的手表要卖到40多万元,这块表只要10多万元。重要的是,现在国内仅有海鸥能做到量产陀飞轮这一技术的手表。”葛文耀说。
凭借着陀飞轮技术,尽管海鸥成表产量不大,但数据显示,2011年销售额达5亿元,利润2000万至3000万元,市场估值8亿元,俨然国产第一大钟表品牌,其机芯更是占到了全球市场的25%。
海鸥的表现,开始吸引了一些投资者的注意。葛文耀从2009年就频繁接触海鸥,“海鸥手表我跟了三年,分析思考了一年,是最有希望、最有意义、投资回报可能最高的一个项目。”他还表示,“把海鸥表做成真正的奢侈品对提高世人对国货信心、国企的市场化有重大意义,即便公司不投,个人也要投资海鸥表。”
此前的2007年,“海鸥”与中国香港手表制造兼零售商宜进利集团合作,组建合营公司,希望使“海鸥”表走向世界,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并在2008年5月开设了香港首家专卖店。
不过海鸥起飞的进程随着一年后宜进利破产搁浅,2008年,周大福集团通过收购宜进利入股海鸥。但因控股未成及理念分歧,周大福不久后便撤资。
在机构发布的一份《2012中国奢侈品报告》中,海鸥表被评选为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奢侈品牌之一。目前,海鸥的产品线中,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奢侈品的海鸥表,价格能达到30万元左右,最贵的一款价格168万元。
然而那款168万元的表自2010年推出迄今一共卖出了两只,财富研究院院长周婷表示,像这样作为奢侈品的高档手表现在恐怕也是有价无市,海鸥表的影响力、品牌度与国际顶级名表还有着相当的差距。
起飞阻力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对于海鸥手表厂的现状,葛文耀这样评述,在自主创新的同时,企业在品牌定位、产品线规划等方面还有所欠缺,一个表现是,手表和机芯品种太多,没重点,所以资金一年半周转一次,三分之二机芯亏损,却占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海鸥表的优势在于三点,中国人对它所赋予的民族情结、生产和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中国消费者对海鸥品牌的熟悉和信赖。”周婷认为,这让它成为有潜力的品牌,但是它面对的市场风险和阻碍更大。
周婷表示,海鸥在产品的包装、品牌定位、推广方面完全没有把上述优势发挥出来,而这也称为海鸥无法进入国内高端商场的一大原因。
另一方面,目前国际大牌纷纷抢滩优势渠道资源,有的更直接把渠道下沉到二三线城市。就目前来看,周婷认为,海鸥表由于品牌影响力不够,短期内门店数量还无法和国外腕表品牌竞争,也很难在商业渠道里占据较好的位置,如何做到在渠道上与现有腕表品牌平起平坐也是海鸥表面临的一大难题。
即便是在海鸥已有建树的天猫旗舰店和官网商城,周婷认为,由于主推的是一些中低端的品牌,与专卖店等实体店的品牌没有定位区隔,低价走量的做法会影响海鸥品牌价值的提升。
虽然海鸥近年来增长迅速,但周婷认为,这与中国腕表市场整体的增长有关,海鸥要想扩大国内市场份额、缩小与国际名表品牌距离、打造成为中国的奢侈品牌,道路还很漫长。“对于海鸥未来的发展,资本注入虽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管理团队需要更多的市场化、专业化的人才。”
不过周婷更担心,很多人看好海鸥,谁都想来插一脚,最后却不能真正帮助海鸥发展。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