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单论农业种植这个行业,很难吸引到风险投资。附加值不高,也没有品牌溢价。因此,如何延伸种植的“下一步”非常关键。走访一圈下来,我们发现在这个领域的创业,大多是围绕“网站+农场”的O2O(线上到线下)模式,通过网站的建设与传播,集合消费者的需求,培育品牌,从而完成“种植——包装——销售”的循环。
参考国外的社区支持农业(CSA),则是依靠消费者的“自力量”,完成农场“活水”源头的建设。简单来说,消费者是农场的“主人”,种植的所有成本会分摊到每一个“股东”(即消费者)身上。每个股东可以投入现金,也可以投入劳动力。这种模式的价值在于,CSA使农场经营者拥有稳定的销售市场,在蔬菜成熟甚至种植之前就可以进行预售,较早回收资金,节约了中间环节的成本和时间,可避免生产销售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这种由消费者“入股”农场的模式,我们在国内还没有发现富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但是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我们也留意到,“吃上放心菜”的驱动力,已经让很多具备消费能力的用户,自发性地租用农场,继而“租用”农民,完成蔬菜的种植与供给。
而这期关注的创业型公司甫田网,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左右的规模。其创始人的策略是用更轻的模式——通过投资和控股近郊的农场,来保证产品的有序供给。这样既解决了农场生产计划的可持续性,也能减少线下管理农场的环节。但是对这家公司来说,“轻模式”的风险同样存在:如何避免投资农场的食品安全不出纰漏,如何把握介入的边界,这些都是有待摸索的尝试。(王晶)
生鲜的“慢生意”
本报记者 黄锴 上海报道
从高薪的通讯行业进入新农业,是美籍华人梁耀祖的一次冒险。这位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工程师,下海创办了蔬菜生鲜电商网站甫田网。
“创业几年来,我几乎没拿过工资,也没有休息。”梁耀祖半自嘲道。从小在美国长大的他,一直从事通讯业,2001年回国后在UT斯达康工作,直到2009年下海创办了蔬菜生鲜电商网站甫田网。
那时,“有机食品”在国内还是个新鲜的概念,沪上的精品超市寥寥无几,梁耀祖很快便发现了这块空白。但真正创业后,各种困难接踵而来,他开始意识到,农产品电商是比普通电商难很多倍的生意。
首先,采购量小、物流成本高是初创型网站必然面临的难题,更重要的是,从食品的采购、运输、仓储、销售再到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孕育着大量的细节,只要一着不慎,便无法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梁耀祖不得不从零开始摸爬滚打,逐渐摸索出一些门道。
另一厢,食品安全问题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有机农业,但高端生鲜果蔬的消费群依然小众而分散。就甫田网而言,目前的大部分用户仍是客居上海的外国人或华裔。一方面,这个市场需要借助国内的消费升级获得自然增长,另一方面,它也需要先行者们的积极培育,甚至是试错。
这也是甫田网和它的同行们,正在进行的尝试。
误打误撞
从小在父母开办的餐厅长大的梁耀祖,对食物很是挑剔。2001年回国后,他发现国内很难找到“比较像样”的水果蔬菜。那时,和他有着同样想法的在华外国人不在少数。这些客居上海的外国人对食品质量很是重视,他们时常聚在一起,交流那些不常在市面上流通的食材的购买途径。
梁耀祖灵机一动,嗅到了其中的生意机会。2009年后,他放弃了原来从事的通讯业,开始思忖着建立一个销售生鲜和有机蔬菜的电商网站。之所以考虑线上B2C,很大的因素是线下门店的投资占用资金过多,会让一个初创企业不堪重负。
“2009年前后,好地段的商铺房租就达到12元/平米/天,一个超市至少需要两百平米,再加上人员工资、装修和高昂的采购价格,初期投资至少需要100万美元。”梁耀祖算了这样一笔账,“即使投了这么多钱,也很难做得起来。”
而做线上的生意,资金需求就小得多。甫田网成立的第一年,天使投资只给了梁耀祖15万元人民币。他用这笔钱租了办公室,买了冰箱,请了几个员工,采购了一些产品后,便开始满大街地寻找潜在的客户。
“那个阶段,我经常去各个外国人聚居的别墅区寻找客户,向他们推荐各种有机蔬菜水果。他们提出需要什么产品,我便去寻找可能的供应商。”梁耀祖回忆道,“我每周都会给那些潜在客户打电话发短信,他们以及他们孩子的生日我都知道,一到重要日子就会送一些酒或草莓之类的小礼物。”
但真正支撑梁耀祖淘到第一桶金的,是当时和上海一家面包房的合作。当时,那个面包房每个月会向甫田网采购3万多元的内蒙古有机番茄,“那时的利润很高,正是那个生意才让我们慢慢生存下来。”
与此同时,梁耀祖也和一家西班牙餐厅合作,以比进货价更低的价格向餐厅提供沙拉菜和甜玉米,作为交换,梁耀祖每周六可以在餐厅内部直接向顾客卖菜。这种合作持续了一年,梁耀祖每周六都会出现在那个餐厅里,“等于是拿食材换了广告位”。
但作为新手的他也吃了不少亏。那时,一些进口食品的供应商很难找到,即使找到了,一级经销商也常常轻视甫田网的经验和规模。这种情况下,甫田网不得不和三四级的经销商合作,进货的成本很高。此外,一些当地的农场对甫田网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比如拿货当天就要付清全款等【创业网Cye.com.cn】。
“那些农场看我们是小公司,常常‘斩’我们,价格贵的离谱。”梁耀祖说道,“比如一公斤沙拉菜,开价要上百元,里面还有很多烂的草和野菜,还有不少被虫子咬的一塌糊涂。”将烂的菜叶拣掉后,才能出售给客户。梁耀祖对如此高昂的成本和损耗显得有些无可奈何,但他同时称,“一定要找到真的有机产品,之后才能把事情慢慢处理好。”
甫田网刚上线时,只提供三种产品:朝日牛奶、朝日草莓和芝麻菜。之后,梁耀祖和他的团队逐步搜集考察了越来越多的品类。比如,他们在上海崇明的一个农庄内找到了鲜嫩多汁、产量很小的桃子;在嘉定马陆的葡萄生产基地里找到了一种绿皮葡萄,这种葡萄皮薄多汁、此前专走餐饮渠道;在浦东,甫田网甚至找到了一个手工酱油厂,这个厂从清朝就开始生产一些特工酱油,厂里的所有豆子都要慢慢的发酵、手搓、精晒。
经过四年的探访,甫田网目前已拥有2000多个SKU,涵盖了时蔬、水果、肉类、生鲜、乳品、面包、粮油等各个品类,你既能找到中国大理的青柠,也可以找到法国的芝士,甚至可以找到澳洲的新鲜小牛肉和南极深海野生螯虾。
但上千个品类在梁耀祖眼里依然显得太少,在理想的状态下,“客户需要什么食材,都可以在甫田网上一站式解决”。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