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领取养老金的数量在300多万人,25万栋老公房,如果按每栋4户,1户居住两人计算,所有老公房的1-2楼足以容纳400万老人。在这种置换思路下,政府给予税费上的优惠,居民的自我改善行动可以极大地改善自己的出行情况。但如果什么都不做,呼唤财政补贴,显然对其他人是有失公平的。
对应于这种政策困境,人们也想出了不少好的办法。由于老小区居民,特别是需要电梯的老年居民的收入普遍不高,资金筹措就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在诸多的筹集资金的模式中,“华东师大三村模式”被最为看好。
所谓“华东师大三村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开发商通过出售加层,补贴电梯安装和初期维护费用。住宅部分的改造主要是加装电梯,以及在原结构基础上加层,在既有的6楼上加出一层,加出来的7楼房子归开发商所有,开发商按市价出售,以此来补贴电梯安装及大修费用。在整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政府给居民改房产证,实质上就是政府许可下的房地产再开发。
再造7楼的方式,表面看来皆大欢喜,其实不过是朝三暮四的方式。根据相关法律,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本来就是全体居民所有,居民住宅的楼顶也属于全体业主所有,新创生出来的价值本该在整栋楼的居民之间合理分配。
如果政府主导下加层合法,那么居民为什么不能自行决定仅仅加层而不加装电梯,然后出售、合理分配利益?这正是由于居民并不具备完全产权所致,这种房地产再开发、资产再增值的行为他们本身不能决定,必须依靠政府的审批。
更进一步的,这种对居民产权的限制,正是阻碍上海旧城改造的原因。现在,在距人民广场仅1公里的范围内,仍有没有独立卫生间,使用社区公厕的老公房,表面上看是因为房价高昂,开发商无法进入,实质上却是缺乏完整产权限制了居民自主改善福利。
不过,这种方式仍是实际操作中的最好办法。在免费的幻觉下,人们得到的福利改善虽然小于完全产权下的自主协商,但给定需要政府许可的情况下,实实在在的收益产生于政府审批,视之为免费午餐也是合乎理性的。不过,由于加层可能会涉及底楼居民的空间、采光以及小区的公共空间等,所以仍然存在协商问题【创业网Cye.com.cn】。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