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网Cye.com.cn]导读:Scott D.Anthony的《THE NEW CORPORATE GARAGE》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创新时代:随着创新成本和创新门槛的不断降低,大公司在创新竞争力方面的劣势变少了,那些在大公司内部具有创业意识的“创新催化剂”能够利用大公司的资源、规模和品牌做出重大的产品和商业创新。而这种类型的创新是VC投资的小型创业公司没有条件实现的,大公司的规模不再成为创新的阻碍,而是创新的基石。Scott举了4个行业的大公司创新案例:医疗器械行业的美敦力,快速消费品行业的联合利华,农业的先正达和IT行业的IBM。
对于Scott的观点,我比较赞同对大公司创新类型的总结,但并不完全认同现在目前已经进入大公司创新时代的观点。我认为创新分为两种类型:基因延伸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大公司利用自身的资源、规模和品牌在“创新催化剂”作用下的创新属于“基因延伸性创新”,这种创新往往比较容易在大公司环境下成功,另外一种“颠覆性创新”几乎无法在大公司成功。
公司的基因是什么? 基因指的是一个成功的公司在该领域竞争过程中,为了适应商业竞争对自身的高度优化,正是这种高度优化乃至进化,才能树立起公司在这个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一点就是公司的基因 基因既能够保证公司在核心竞争领域的优势,同时又会成为公司扩张到其他领域的障碍,这一点从许许多多大公司的竞争中都可以看到,例如:微软公司在PC软件时代呼风唤雨,却失意于互联网;Google在互联网行业执一时牛耳,却不敌Facebook的社交竞争;诺基亚曾经是功能手机之王,却衰落于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
Google的吴军博士在《浪潮之巅》中精辟的总结了“基因决定定律”,即公司的基因决定了能否在一个新的领域有所建树。即便是伟大的创新者苹果公司,也未能突破基因决定定律,苹果公司虽然在消费电子硬件和软件领域所向无敌,但是在社交领域的尝试ping产品却一败涂地,Game Center也差强人意,iCloud虽有进展,但迄今没有发挥出来巨大的威力。
因此大公司创新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创新必须顺着公司的基因生长,将公司在核心领域的优势延伸到一个新的领域,这种模式的创新我称之为:基因延伸性创新,Scott举的4个例子莫不如是。国内的互联网行业的大公司也是这样的,最近两年最引人瞩目大公司创新产品非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莫属。我们可以一一拆解来看:
新浪的基因是互联网媒体,新浪微博从运营上继承了新浪一贯强媒体运营模式,并且将自身积累的媒体资源优势强势导入,所以迅速做大,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打造了一个移动新媒体。据最新调查显示,新浪微博的访问量移动端流量已经超过60%,因此:新浪微博是新浪在一个新领域(移动互联网)利用自身基因延伸创新的成功案例。
腾讯的基因则是个人通讯工具和个人休闲娱乐产品,但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QQ的产品有很多方面不再适合。微信虽然是远离腾讯总部的广州研究院独立创新的产品,但是微信仍然没有脱离腾讯做个人通讯工具产品的基因,因而在微信产品崭露头角之后,利用腾讯庞大的QQ用户资源导入,达到了惊人的成功。因此微信也是腾讯在一个新领域(移动互联网)利用自身基因延伸创新的成功案例。
基因延伸性创新要成功,必须符合两点:
一、创新产品必须符合大公司基因,如果基因不对,纵然有Scott推崇的“创新催化剂”,也不会成功。 例如Google的社交产品Google+,始终不能对Facebook产生实质性的威胁,这是因为Google的基因是技术驱动,没有社交基因;新浪曾经大举进军过网络游戏领域,也一败涂地,这是因为新浪的基因是媒体,沿着媒体基因的创新才有可能成功;腾讯也不例外,腾讯在电子商务领域近年来的投资一直不遗余力,但是效果从来不彰,和Groupon的合作也黯然收场,尽管腾讯今年组织架构调整,再次吹响了进军电子商务的号角,但我并不是很看好,原因就在于腾讯没有电子商务的基因。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