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落的几大因素
在一线城市的大卖场,两面针、六必治等品牌难以见到。外资品牌品类众多,覆盖高、中、低端市场,比如,佳洁士有3~4元的普通牙膏,也有三四十元的高端特效牙膏,功能分为美白、健齿、清新口气等近十种。
相比之下,本土牙膏品牌则显得单调许多,比如,常见的田七牙膏一般是3种口味,价格基本在10~12元。
据业内人士介绍,产品结构单一、价格低廉是目前本土牙膏品牌在市场表现中的共同点。2005年,纳爱斯推出纳爱斯牙膏,定价在4~10元,选择当时销量最大的主流价位,不到几年,当时的中高端定位沦为中低端产品。
与之相佐证的是,两面针2012年中期财报数据显示,日化产品营业收入为2.1亿元,毛利率13.8%。
据某牙膏品牌代理商介绍,国产牙膏品牌的主要消费群集中在低收入者以及中老年人,而年轻人或中高收入者则偏向于使用国外品牌的牙膏。
风光一时的本土品牌逐渐失去当初的市场份额,在区域市场挣扎,比如,冷酸灵在成都市场优势明显,黑妹在广州表现突出。
有日化专家表示,本土牙膏品牌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是企业本身造成的。以两面针为例,假如不彻底地改变企业的发展思路,品牌很可能无力回天。
上述日化专家认为,并不是本土品牌不行,而是经营品牌的企业有问题。老品牌“中华”经过了联合利华重新定位和包装之后,取得很好的市场成绩。但是,大部分国产牙膏,无论是产品上,还是营销上,不温不火,无亮点,也就无法打动消费者,因此在面对外资品牌的竞争时,唯有节节败退。
日化人士冯建军认为,本土牙膏品牌要做好市场,需要三点同时具备:让消费者买得到、买得起和乐得买。但这对当初一味退后、错失发展机遇的本土牙膏品牌而言,确有难度。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