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网络教育产品如何定位,用户都是有系统性学习需求的,因为教育本身就具有系统化、循序渐进的特点的。如果你不能指引用户下一步该学什么该做什么,那你就不能要求用户持续留在你这里。对于任何一种网站来说都是如此,如果你的网站指引性不强,用户跳出率就高,访问深度就不够。
教育产品的系统化尝试其实也很多。课程类的比如网站课程的知识树结构。讲题的产品是最末端、最“微”的一种产品形式了,具体到了最小单位,也是最容易工具化的产品。对于题目也有很多结构方式,包括按知识点聚合,形成测评系统,然后前者(知识树结构的课程产品)虽然具有一定指引性,但本质还是工具,只是你多了一种找到所需工具的方式;后者(解题产品)加上课程,就是完整的“讲—练—测”环节,是更符合教育规律的一种产品形式。只是依然受限于不够智能。不过走同样路线的背单词产品倒是表现不俗。说到这里,其实语言学科和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学科特点不同,产品的结构组织形式也应该不同。
矛盾之三:长期性与短效性
所有人都知道,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谓“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但是,以考试为导向,以高分为根本目标和唯一目标的用户和家长,却要求看到效果。无论你网站上宣传的是权威、专业还是有趣、丰富,无论你号称老师多服务好还是方便快捷易查找,你心里也清楚,用户要的就是效果、效果、效果!被考试折磨得心浮气躁的学生和家长们不会给你太多时间证明自己,中考和高考每一次战役他们都输不起。
因此,网络教育产品如何最快让用户看到效果?
“微”课程是尝试之一。从解题入手也是一种尝试。满足了用户的一个知识点需求、解决了一道作业题问题,用户最终期待的还是成绩上升、考试高分。而这个最终结果不是一个知识点、一道题能够解决的,如何让用户坚定地跟着你走下去?这可能不仅是产品的问题,也是运营的问题。
小切入点、低目标可能更容易(比如背单词产品,我只是让你学会单词而已;比如解题产品,可以定位为我只是让你学会一道题),从产品定位上让用户降低期望值,但是更容易的产品的可能意味着更容易抄袭,更低目标值可能意味着更低粘性。
或者干脆打破用户这种立竿见影式浮躁的预期?那很可能就是一次颠覆性创新的开始【创业网Cye.com.cn】。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