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创业人物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服务 - 奇思妙想 - 创业圈子 - 创业论坛

创业网-中国创业门户网站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 法律在线咨询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专家点评→新闻
    


深度解析阿里巴巴的金融逻辑


cye.com.cn 时间:2013-5-3 9:48:43 来源:i黑马 作者:江南愤青 我来说两句

阿里金融现在从阿里的体系里单独的独立出来了,彭蕾这个曾经执掌支付宝大旗的女子正式掌门阿里金融,这对于彭蕾来说,肯定是个较为艰难的历程,应该是个巨大的挑战。

初诞

从回顾阿里金融的成长逻辑来看,阿里金融的出生肯定是起于阿里跟建行、工行合作的失败,阿里坐拥着B2B、淘宝C2C、天猫以及支付宝里数亿的客户以及这些客户的交易习惯和数据记录,无论是从自身的行业扩张角度还是从维护自身生态圈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来看,阿里其实都是有涉足金融的想法,从最早的通过引入金融机构来进行对自身体系内的客户的金融服务到现在成立阿里金融服务集团的方式,虽然都有服务于自身生态体系的目的在内,但是我想两者之间目的已经是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偏离了。

阿里从骨子里其实是一个追求主动权的公司,这个跟马云的个性是有关系的,我一直认为马云执掌下的阿里其实是个合作性较差的公司,阿里在很多层面都是喜欢握有主动权的,尤其在阿里的地盘上,阿里更不可能放弃金融的主动权,因此在阿里跟建行、工行的合作上,无论实际业务开展,还是双方合作,单飞是必然的选择。阿里坚持认为自己筛选的客户违约度很低,而建行、工行,坚持认为这些客户不足以贷款,分歧到了一定阶段,分家自然也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自然就有了后来马云十周年时候指责银行嫌贫爱富之说。

对于阿里金融最初的目的,我个人还是觉得阿里金融是作为一项增值服务存在的,立足于以淘宝为核心的阿里生态圈,让金融的更好介入,为生态圈里的居民提供更好的衍生服务,让其更愿意在生态圈里停留,以此来保证生态圈的配套服务更加完善和协调,从而凸显阿里生态圈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优势地位,京东、网盛、慧聪目前所在做的电商金融,都是如此一个目的。只是发展到现在,阿里的野心肯定是超出了这个最初的目的,阿里更加激进的走入到金融体系中来,已经脱离了其作为配套而存在的最初想法了,他显然想成为金融体系中一员。

作为配套存在的阿里金融,更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可以接受亏损,但是一定要能促进主业的发展和盈利,一切围绕着主业的核心进行目标策略的制定,但是一旦单独独立出来,则意味着阿里金融更大意义的可能是要建立在主业所提供的支持基础上,逐步形成自我造血功能的同时,还要逐步摆脱阿里的原有体系,走出一条具备阿里特色的金融之路来。这条路,甚至可以说,即使有一天阿里金融,摆脱了原有的阿里体系,也一定是能独立生存和盈利的。否则,哪怕在赚钱,也只是附属品。

我们在看阿里金融的时候,有一个基本观点是阿里金融作为配套而存在,对于阿里的整个生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即使体系内的阿里金融的整体规模无法做大,也是具备极大意义的。但是作为一个独立于阿里原有体系之外的阿里金融,我们可能就需要进行一个核心层面的思考了。

野心

这个核心点是什么呢?是建立在原有生态体系上的阿里金融,到底能做多大的规模,是否能实现盈利,这个命题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是独立的金融集团,原有的阿里体系只是这个金融集团最初的业务选择切入点而已,在这个体系内,阿里具备极大的优势,如果这个区域都无法实现盈利,那么阿里走出去的可能性就基本为零了。

阿里金融其实从实质来看,我个人倾向于把阿里金融的范围分为四个部分,阿里小贷,阿里担保(虚拟信用卡其实质是阿里担保)、支付宝业务、金融零售业务(保险在线销售等),这四个服务其实都是从阿里原有体系里根据客户需求衍生出来的金融业务,阿里在这四个业务里面前两个是自身参与了风险业务,无论是自有资金形成的资产业务还是通过担保实现的担保收入,本质其实都是风险形成业务收入,而后两个则可以理解为银行的中间业务,通过自身的体系所形成的支付结算收入,以及通过自身庞大客户形成的渠道费用。

这四个业务在阿里的体系内,目前声势浩大的是阿里小贷,目前媒体界在这方面的口径都基本一致,沿用的最多的一段话是这么说的,

“阿里金融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阿里金融累计借贷的小微企业数超过20万户,这些企业全年平均占用资金时长为123天,实际付出年化利率成本为6.7%。以日息为万分之五的订单贷款产品为例,2012年所有客户平均全年使用订单贷款30次,平均每次使用4天,以此计算客户全年的实际融资利率成本仅为6%,仅相当于一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与此同时,其不良贷款率仅为0.9%。阿里金融总裁胡晓明也曾对外公开透露,创新金融单笔小微信贷操作成本为2.3元。而在银行,单笔信贷操作成本一般在2000元上下。”

基于此很多人都认为阿里小贷极大的冲击了银行体系,优越性远胜于银行,大量的媒体人都开始担心阿里小贷在做下去,会让国有银行寝食难安,然后进而出重手进行打压阿里金融。对于这种说法,业内人士一般都哭笑不得,阿里金融在这个领域对传统银行的冲击,其实更多是观念上的冲击,但是也只是观念上,实质的冲击近乎于零,无论从业务规模来看,阿里自己号称的几百亿的规模,更多是零散的,总额概念,其最多的业务余额不会突破25亿规模。

体量

这个份额的数字,其实是非常小的一个数字,至于这个规模会否不断增加,是否大到足够冲击银行的规模,这个就要从客户群体来看了,阿里小贷的客户群体大部分都是银行本身就不参与的客户群体中,阿里的定位是原有阿里体系内的客户,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平均每笔贷款金额是7000元,这部分的客户群体跟银行的客户群体交叉基本为零。而前面也说了,阿里金融跟银行分手很大程度上也是对于风控措施的互相不认同,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两者本身就不在一个市场里进行竞争,哪怕阿里小贷的体系内的客户做到足够大了。也跟目前的银行形成不了足够的竞争。目前的银行体系内的客户更多还是大中型企业为主,按照目前各家银行的准入门槛而言,基本上贷款额小于100万的占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对银行的冲击,更多是观念上的,阿里所做根据数据进行量化放贷的理念,让银行有一种新的思路,但是至于这种思路是否会去操作和执行,那还是另外一个说法。

目前对银行形成的最大竞争,并非是来自于互联网金融,第一这块业务的规模短期内必然是很难起来,第二这块业务我习惯称之为是夹缝金融,金融分业监管下会形成很多政策性空间的同时,各个金融机构自己也会形成特定领域内的专业性空间。从而产生出很多夹缝金融,但是随着银行业和金融机构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而且监管的逐步到位,夹缝金融是会被逐步抹平的,产生于夹缝金融中的机构,一部分会在夹缝期间不断发展壮大,最后被收编成为正规金融机构,一部分则随着夹缝越来越小,逐步的消失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所谓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机构产生冲击也好还是革金融的命也好,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最后,他自己也会成为金融机构,更多的竞争其实回到最后还是不同理念的金融机构之间的内部竞争。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热点
·相关工具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
   

 
热点汇总
   
创业项目 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 创业好项目 创业故事 商机
创业板 大学生创业贷款 创业指南 小本创业 创业板行情 创业网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 网上赚钱 怎么赚钱 做什么小生意最赚钱
染衣加盟 服装加盟 餐饮加盟 商业计划书 商业模式 品牌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