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货币对美元的退潮中,独独人民币已经突兀成唯一的一块礁石。
预期中的澳元对美元的贬值已经来了。5月7日中午,随着澳大利亚宣布降息0.25%至2.75%,澳元基本确认进入下跌通道,至今(上周五收盘,以下同)跌至0.9728,比4月11日的1.0584已经下跌了8.08%。从去年9月底至今,日元兑美元已经下跌了24.4%;自今年初至今,英镑对美元下跌了7.49%;自今年2月以来,欧元兑美元下跌了6.39%。唯独人民币对美元逆势而行,创下了6.11的新高,比去年9月底升值了2.78%。
逼人民币升值摧毁中国制造
此前,我们先后于2012年11月和2013年2月预测了日元和澳元的贬值,因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反向独自上涨,本人也进一步确认了我们另一个重要的汇率判断:人民币将是对美元最后一种贬值的主要货币,如果中国不扭转人民币持续,终将会把中国制造逼死,并在楼市上推动无以复加的泡沫,在热钱乘人民币严重高估巨量外流导致中国央行美元兑付危机后,美元势力将以引爆中国的石油、粮食和地缘政治危机的方式,引发人民币对美元的雪崩式爆贬。
对于这一判断,如果不是“鸵鸟”,已经绝非杞人忧天了。它的证据已经越来越充分——自2005年7月人民币升值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价和它内在真实价值已经越来越严重地背离,它不仅表现为中国制造由繁荣顶峰转至如今普遍的生存危机,也表现为楼市价格疯狂上涨和工业品严重紧缩越来越严重的背离,还表现为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通货膨胀的越来越严重的背离。
这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在国内人民币对房价的严重贬值与外部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悖反。在过去8年中,作为中国百姓消费支出中的最大比例项,中国大部分地区房价已经上涨了不少于3倍,即人民币的住房购买力已经贬值了70%以上;在此期间,美国房价因金融危机,基本未涨价。换言之,人民币购买中国房地产购买力比美元购买美国房地产的购买力已经贬值了约70%。然而,人民币对美元未贬值,反而对升值了35%,真是咄咄怪事,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
其实不然,这背后有着异常清晰的逻辑——人民币升值逼死中国制造,并导致人民币雪崩式的闭合逻辑环。
这个逻辑的起点是2005年7月的人民币升值。当时的人民币升值并没有错,因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生产效率提高,人民币内在价值上升,由于长期实行固定汇率,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但错误的是,此后选择了人民币单边加速升值的策略——这最大化地鼓励了热钱投机中国,并造成了今年难以挽回的恶劣局面。
当时中国可以有四种选择:1,坚持固定汇率,只要能扛住外部政治压力,没什么不好;2,一次性放开,让市场自由定价,因为当时中国制造的产业链非常强势,也是能够扛过阵痛期的;3,按照热钱投机中国每年2-3%的成本,将人民币对美元每年的升值控制在2-3%,并加强反热钱投机的措施,为中国企业提供软着陆环境;4,人民币单边加速升值,刺激和鼓励了国际热钱大规模投机中国。
现实中执行的是第四种,即在美国等压力下,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单边升值,加之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特别是在美国金融危机后中美利差扩大,这势必吸引巨量国际热钱投机中国,按照笔者2008年4月的测算,当时流入的本金就已经高达近万亿美元,如今仅热钱本金应不下1.5万亿美元,加上投资利润应不下2万亿美元。
热钱投机生病 中小民企吃药
巨量国际热钱流入,由于中国实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包括正常的贸易顺差和FDI(当然大量的热钱是隐藏在贸易顺差和FDI中的),央行被迫收入美元,兑换出人民币基础货币在国内流通,如果按照平均1:7的汇率测算,仅中国外管局和中投的3.6万亿美元,就发行了约25万亿人民币的基础货币(MO);如果按照4倍的货币乘数,则在国内增加了高达100万亿人民币的流动性。
国内巨量流动性的增加,在2007年将股市泡沫推到极致,并成为中国迄今为止中国楼市巨大泡沫的最重要外部推动因素(最重要内部推动因素是地方政府的土地招拍挂制度),也成为PE泡沫和农产品通胀的重要源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