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那些事儿,合伙人那些事儿,影视投资那些事儿。本来就是,一部又一部大片。
这是中国第一部创业题材大片,陈可辛执导,王石深度参与,冯仑跑龙套。
你能看到新东方“三架马车”的影子——徐小平提供了最初的剧本,俞敏洪则公开表示不认可此片。
土鳖成东青、海归孟晓骏与愤青王阳白手起家,合伙创办英语补习学校“新梦想”。《中国合伙人》演绎的其实是一代中国人的创业梦想。靠着自己的打拚,土鳖也能变身“留学教父”,成为大众偶像。
兄弟之间,亦曾反目成仇。在自己的婚礼上,眼见成东青与孟晓骏没法坐在一张桌子上,心里难过的王阳喊出:“千万别跟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 导演陈可辛自己,也经历过兄弟合伙与拆伙。
创业路上,你可能体验辛酸、失败与快乐,也可能见证荒诞、欺骗,乃至背叛。
兄弟情义有时候是靠不住的。中国需要创业精神,需要合伙人精神。
中国式合伙
江湖义气、兄弟情谊往往是中国式人际关系里天然存在的一种元素,然而也正是这种元素,为多数中国式的商业合伙关系埋下决裂伏笔。
万通六兄弟在1991年创立海南农业高科技投资联合开发总公司,此后六兄弟陆续离去,直到2003年王功权离开公司,剩下冯仑为止,历时12年时间;和《中国合伙人》里,臭跩海归在1994年回国加入补习学校,到2003年三兄弟赴美对抗EES(即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前夕几乎翻脸,分合时间段大致相似。
电影只有短短两小时,必须把复杂的商业现实处理成一个简单争议。在《中国合伙人》里,这个争议变成了究竟要不要到美国股票上市。土鳖青年为了保留自己从一砖一瓦开始创校的成果,认为自己赚的钱没有理由变成股利,白送给对创校没有帮助的大众股东,因此对臭跩海归极力主张的赴美上市有很大抵触情绪,甚至增发30%股票给员工,以稀释其他股东在公司内的话语权,加强自己阻止上市的优势地位。
至此,当初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在没有学生的时候上街到处贴小广告、在工厂改建的校舍几乎要被强拆的时候找公安说理,在所有困难来临时相互扶持的三兄弟,刀尖却在彼此喉咙上越抵越紧,在各种决策问题里互相找茬,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即使在微笑愤青的婚礼上,土鳖孩子和臭跩海归甚至没法坐在一张桌子上,微笑愤青见了心里难过,在婚礼致词时,说了一句让所有看片观众印象深刻的话:“千万别跟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
一位参与试片的观众在看完电影后眼泛泪光,上前找到陈可辛,表示这部片子跟她的经历一样,她也是早期留美的学生,在美国发展不顺利,流落成打工仔,只好选择回国创业,跟最好的朋友合伙,结果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比路人还不如。”女观众说:“但是我现在很想打一个电话给她,问问她好不好。”
江湖义气、兄弟情谊往往是中国式人际关系里天然存在的一种元素,然而也正是这种元素,为多数中国式的商业合伙关系埋下决裂伏笔。
在陈可辛2007年的得奖大片《投名状》中,已经有过一次三兄弟“创业”剧情:大哥李连杰在太平天国起义时,加入二哥刘德华的山寨,和三弟金城武一齐投靠清朝八旗绿营围剿太平军。最后大哥为保官位,暗杀了清廷定调为土匪头子的二哥;而三弟为了报仇,一刀一刀砍在大哥身上,结局大哥与三弟俱亡。
投名状是这样说的:“兄弟结义,各杀一个外人,断绝后路,以示忠诚。从此,兄弟的命是命,其他的皆可杀。”
即使进入到现代商业社会,兄弟结义不必再立投名状,但是中国式的合伙关系,仍然很难摆脱这种以性命相见的基础情调,彷佛几个人约好了一起做事,就必须要肝胆相照、后路断绝。
例如三一重工的创始四大佬就充满江湖色彩,梁稳根、袁金华、唐修国、毛中吾是在一个山里焚香、磕头、刺破中指、立下血盟的兄弟;而冯仑在《野蛮生长》中以“梁山模式”形容万通六兄弟,“座有序、利无别”,股权利润完全平分,如同梁山泊好汉在海南聚义,是水浒的现代翻版。结果商业合伙的关系中,兄弟情义往往凌驾了合伙关系。
商业关系终究是商业关系,必须回到商业经营的层次就事论事。王石第一次跟冯仑见面时,就预言六兄弟早晚要碰到利益冲突,冯仑当时不以为然,直到第一次拆伙前夕,六兄弟之间对于企业经营理念、决策、资源分配的意见冲突不断,兄弟情义反而成为最难以跨越的一道障碍,“我住在保利大厦1401 房间,潘石屹住楼下,我们很痛苦地讨论着,等待着,就像一家人哪个孩子都不敢先说分家,谁先说谁就大逆不道。”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