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着中日老板专注于技术问题的深入讨论,不由得由衷地感叹:神一样的日本小企业!
之所以有如此感慨,一则,是因为企业极其优异独特的技术禀赋,二则,实在是有悖与我们通常对于小企业的认知和想象:
1、 在全部约480万家的日本总数中,小企业占了99.7%;
2、 这些小企业大致人数在10-20名,数千万人民币的营业收入、为三菱、丰田、富士等大型企业配套,尤其是为其解决某个特定的技术问题,真正的“数十年如一日”;每个大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内,常常有数千家这样的企业为之配套;
3、 也因为如此,小企业长期没有销售压力,得以专心研究特定的技术问题,持续提升产品性能,所以,其技术能力往往具业内一流,甚至可以毫不谦虚地声称是“世界唯一(only one)”!
4、 这样的小企业,其实更像大企业的某个研发实验室;
5、 因为专向为某个大企业配套,所以来自于这个大企业的订单,会大致占据了其90%以上的收入,这些小企业内部没有专门的销售部,老板就是唯一的一个销售员,终其一生,可能需要打交道的客户不超过5个;
6、 日本制造业的真正实力,表面上体现为三菱、丰田等这样赫赫有名的大企业,实际上根源于数千家这样默默无闻的小企业。
80年代末,日本在美国的压力下,日元被迫升值,日本经历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痛苦”(阀门公司老板大山原话),1991年以来,日本开始陷入持续至今的衰退– “失去的20年!”像丰田这样的大企业迁厂到海外,像夏普这样的大企业在本土陷入经营困境,这些均给为之配套的小企业带来了灭顶之灾。
这个,给我们中国企业以投资收购的方式,完成自身在技术、产品、生产管理、渠道和品牌等诸多方面的产业升级与转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良机Cye.com.cn。
2007年,日本曾上映过一部6集的电视连续剧《秃鹫》,就是描述的是当初美资基金,如秃鹫盯食腐肉那样收购日本陷于财务困难的日本企业。里面有个巧妙的情节,讲的是当日本本土企业家和基金投资家顽强抵御美资基金的恶意收购时,男主角PE合伙人鹫津专程秘密来到中国上海,真诚邀请中国实业家施以援手。极富象征意义!
对于来自于那个“不悲、不喜”日本小企业静默中的期待,我们中国的实业家和投资家,准备好了吗?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