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位内地“首富”的行业分布来看,包含了农业、互联网、零售、造纸、房地产、汽车、饮料和机械制造等。
按照百富榜创始人——胡润在2008年回顾首个十年榜单时候的观点(胡润百富榜始创于1999年),内地富豪蜂拥而现的近十年,大体可以分为三波:第一波是1999年至2002年,第二波是2003年至2006年,最新的一波是2007年至今。
那么,我们也试图以此为界,按图索骥,在十数年来成千上万的中国富豪中,通过对“首富”的梳理与回顾,一窥中国经济和政商环境的变迁,及其背后商业逻辑的演进过程。
财富第一波:1999年~2002年 “计划经济”特征明显
尽管 “高科技”富豪张朝阳于1999年就出现在胡润富豪榜上,此后出现的还有杨澜、徐明、郭广昌等年轻一代企业家。但在胡润看来,1999年至2002年间的富豪中的大多数,其身上的“计划经济”特征甚为明显。
中国近代史上跨世纪商业王朝“荣氏家族”第二代掌门人荣毅仁,在1999年以80亿元财富当选胡润百富榜“内地首富”。2000年,荣毅仁以150亿元身家蝉联首富宝座;2002年,荣氏家族第三代掌门人荣智健又以70亿元的财富,续写荣氏家族“内地首富”的辉煌。
不过,胡润回忆时特别提到,当年(1999年)榜单发布时,一位叫马云的年轻人刚获得投行第一笔500万美元的融资,而6年后的胡润百富榜上,马云以30亿元财富居第36位,并由于雅虎中国业务并入阿里巴巴而成为中国企业界炙手可热的人物。
在胡润看来,荣毅仁和马云在不同年份以“富豪”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折射出中国政经和商业变革的缩影。
财富第二波:2003年~2006年 互联网、零售崭露头角
“如果说2002年前内地首富在荣氏家族和‘饲料大王’刘永好间的更替,映照的是中国的体制特征和农业大国的国情的话,那么之后‘IT新贵’丁磊、‘零售巨子’黄光裕登顶富豪榜,是暗合了世界经济的潮流和产业特征——网易对应的是微软,国美对应的是沃尔玛,而中国正是2001年底加入WTO的。”胡润在2008年的时候总结。
被视作近十年中国财富第二波的2003年伊始,互联网创业公司代表网易丁磊,以75亿元的身家取代荣智健成为新的 “内地首富”,拉开了中国财富变迁史上的崭新序幕。
同时,2003年以来,以苏宁、国美为代表的家电连锁行业迅速崛起,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黄光裕连续以105亿、140亿财富蝉联2004、2005两年胡润榜“内地首富”。2006年,49岁的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以270亿元财富拔得胡润百富榜头筹,成为中国的第一位女首富。
在这一轮的财富大潮中,首富的变迁开始与资本市场显现千丝万缕的联系:
丁磊成为2003内地首富的背后,是网易股价在过去20个月的时间里涨了近70倍;2004年6月,国美顺利借壳鹏润在香港上市,是黄光裕身价暴涨的最大因素;张茵成为内地首富的最大推力,亦是玖龙纸业在资本市场获得了577倍的超额认购,于2006年3月在香港成功上市,上市后股价又一路飞涨。
如此显现的都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另一面,这些企业家们的发展方向,都被认为非常具有“后现代”的味道。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