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点评:
比较适合成长性较好的高科技创业融资。投资人对项目模式要有一定理解。有最低投资门槛,门槛较高。对于创业者来讲,依旧需要依靠自己的个人魅力进行项目的推荐并期望遇到一个专业的领投人。对于明星创业者,或者明星创业项目,不适合用该模式,而应该选择和大的投资机构接洽。这个模式可以由在一个专业圈子有一定影响力的创业者,结合社交网络来进行募资,把信息传递给更多身边同样懂行的或者愿意信任他的有一定资本能力的投资者。
从大家投自己募集资金的案例可以让我们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即最有可能给你天使投资的不是微博上你关注的大V,而是关注你的小号粉丝。大家投的12 投资人中,有投资经验的只有5个人。这有点像美国人所说的最早的种子资金应该来自于3F,Family(家庭),Friends(朋友)和Fool(傻瓜)。
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普通人的个人感召力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传递到除朋友外的陌生人,使得获得更多资源资金的支持变成可能。
国内3种股权众筹案例对比分析
对比项目 |
美微传媒 |
3W咖啡 |
大家投 |
单次投资最低额度 |
120元人民币 |
6万元人民币 |
项目融资额度2.5%
一般最低2—3万起 |
单个项目投资人数量 |
多,超过1000人 |
中等,近200人 |
偏少,不超过40人 |
投资人身份门槛 |
没有限制 |
小圈子 |
没有限制 |
投资人投资动机 |
纯支持居多,小额门槛低,财务回报目的并不明确 |
投资人以股东身份进入行业圈子为目的,无投资财务回报目的 |
既有支持目的,也有获取财务回报目的 |
投资人持股方式 |
协议代持 |
协议代持 |
投资人先成立有限合伙企业,再以有限合伙企业入股项目公司 |
投资人退出机制 |
公司溢价20%回购 |
目前尚未明确退出机制,未来可开放会籍买卖 |
上市,并购,出售老股,管理层回购都可 |
适合创业者背景 |
草根创业者 |
小圈子内的意见领袖 |
有一定感召力的普通创业者 |
投资人对投资款监管 |
投资款一次性到账,无监管 |
投资款一次性到账,监管机制不够成熟 |
投资款分批到账、第三方银行监管。 |
投前决策 |
项目资料简单、没有尽职调查、估值议价流程。 |
项目资料简单、无需尽调,更多看项目发起人的魅力和圈子 |
领投人负责项目分析、尽职调查、估值议价;跟投人对照项目资料可以约谈创业者 |
投后管理 |
参与股东大会行使完整股东权力 |
参与股东大会行使完整股东权力 |
领投人参与董事会行使权力、跟投人在有限合伙企业内行使合伙人权力不参与项目公司股东会与董事会 |
适合项目类型 |
新产品,创意,文化,传媒 |
会所,餐饮,美容等高频消费中高端服务场所 |
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型企业 |
小结
在我看来,中国式的众募和美国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美国的传统风险投资极其发达,众募实际提供了一个更效率的方式。即跳过传统的风险投资直接投资自己心仪的项目,并快速获得资本升值。换另外一句话说,就是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阻碍了生产力,传统的募资方式(VCPE)已经阻碍了创新。所以才有众募平台的蓬勃发展。
相比较美国人,中国人其实更缺机会。美国人可以有大把相对稳妥的投资渠道和产品进行选择,而中国人投资机会稀少,所以中国人爱赌。美微传媒的案例有中国人爱跟风,喜欢盲目追随的特性。3W的案例代表了中国人一贯愿意用钱砸出人脉关系。大家投的案例代表了中国人缺少投资渠道,愿意在信任的人带领下进行投资的社会现象。无论哪种,都是有中国特色的众筹募资模式,而且的的确确这样的众筹模式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对于那些目前正在创业苦于资金不够的朋友们,不妨根据自己的情况尝试上文提到的三种模式,必有收获。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