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余研究中心技术长郑武顺介绍,单从造纸上来看,永丰余现在扬州生物制浆工厂的成本,与废纸为原料的制造成本是相近的。永丰余扬州工厂从农民的采购、包装、运输的秸秆成本是350元/吨,现在永丰余正在各地推行机械化的秸秆收购,到时可以降到150至200元/吨的CYE秸秆成本。“到时可以取代1900元/吨价格的废纸,而且秸秆通过生物制程生产的纸的强度比废纸原料的纸要高20到30%。”郑武顺说。
由于秸秆只有一半的成分是纤维素,比例远远小于木材。因此何寿川为了让秸秆处理在经济上更可行,除处理纤维素生产为纸浆,其他杂质用来生产再生能源和培育菇类的介质。甚至稻米的稻壳也用来做高纯度纳米材料的研发对象。
“有人问我是不是疯了,怎么去做农业?这么弱势的产业。”何寿川说,永丰余一直在看十年几十年的大变化。而现在全世界最大的问题是,财富过于集中在富人上,两极分化严重,这中间有不合理性。国家要调整经济结构,必然要关注弱势的农业部分。
“当你在睡觉的时候,这些树、植物借着光和二氧化碳不断地在成长,用生物的方法创造这个地球各式各样所需要的东西。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人类在这个节骨眼,把上帝给你的最大的产业,做成了最弱势的产业,这是我一直没看懂的地方。如果我们回到农业里找新的答案,这里面会产生非常多的新兴产业和特殊产品,是可以期待的。”何寿川说。
垄断电子纸
纸业从用途来看,分为工业用纸、生活用纸和文化用纸三块,其中工业用纸占据超过60%的比重。工业包装仍然需要实体的纸作为包装材料,这也是永丰余用秸秆通过生物方式造纸的用途。而文化用纸则受到了电子出版和电子阅读的巨大冲击。
“铜版纸我们做了50年,做得那么好,看到电子出版把它打垮,我们也有几年在转型当中,也是一路亏损。”何寿川说,永丰余做了几十年的纸,更清楚地知道文化用纸未来很可能会被电子显示器取代。
1992年,永丰余成立了子公司元太科技,是台湾第一家进入TFT 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领域的企业。当时TFT LCD的技术还被日本企业垄断,很多台湾和韩国的TFT LCD生产商早期都是跟日本在合作技术。“元太从一开始就想要掌握自主技术,招聘了一批海归华人作为研发团队。”元太科技董事长何奕达说。
在TFT LCD领域,元太科技拥有先入优势。但TFT LCD行业随着下游电脑和电视应用的爆炸式增长,使得企业和资本大量涌入,迅速成为一个大宗原物料的行业,比拼的是资本和规模优势。“我们做纸已经做了50年,这种大宗物料的东西,我们不要再做,我们投资的都是技术。”何奕达告诉《环球企业家》。
而且元太科技从一开始想要寻找的就是替代纸的技术,TFT LCD架构非常耗电,元太也在寻找显示效果跟纸更接近的技术,然后在一次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发现了E Ink。
何奕达是何寿川的长子,1995年何奕达在麻省理工学院念书时,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发明了电子墨水技术,发明人是何奕达的老师约瑟夫·雅各布森(Joseph Jacobson)以及同班同学巴雷特·科米斯基(Barrett Comiskey)。当时恰逢何寿川参访麻省理工,亲眼看到约瑟夫·雅各布森在一个薄片上做出蓝色显影。
1997年,何奕达从麻省理工毕业,加入顶尖咨询公司A. T. Kearney 担任管理顾问。“从小对永丰余是有感情在的,但除永丰余外,我们知不知道其他的事业是怎么运营的。去咨询公司的好处是,本身是一流企业,客户也是各行各业的一流企业。可以看到一流的企业是怎么运作的。”何奕达告诉《环球企业家》。
约瑟夫·雅各布森和巴雷特·科米斯基也在1997年以电子墨水技术创立了创业公司E Ink。E Ink创立之初就得到了一批风险投资基金和美国媒体集团的投资。元太科技虽然对E Ink很有兴趣,但当时处于美国科技泡沫期间,投资E Ink价格太高,于是元太一直跟E Ink保持合作关系,并没有投资。
虽然E Ink掌握电子墨水技术,但它仍需要电子端的企业为它配套来做电子驱动和模组。E Ink自然地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电子巨头,找到了飞利浦、LG、三星等。飞利浦也对E Ink进行了投资。21世纪初,索尼已经开始有了做电子阅读器的构想,产品让E Ink和飞利浦来实现。飞利浦这样的电子巨头优点是做过前瞻性的技术开发,而且有很强的研发的团队。缺点是组织太大反应速度慢。
当时元太科技就在做电子屏幕的驱动,且元太反应灵活。“E Ink在跟飞利浦合作了一两年之后,思考要有好的备案,不然飞利浦卡在那里做出不来,所以它平行地跟元太合作,是很自然的。”何奕达说。
E Ink的备案果然是有必要的。2005年,飞利浦进行业务调整,将业务体量小的电子纸事业部直接出售。这时看好电子纸业务未来潜力的元太科技接盘了飞利浦电子纸事业部,跟E Ink有了更紧密的合作,索尼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元太科技的客户。这个时间点上,元太科技跟E Ink已经有了一个商业模式的清晰分工,E Ink负责上游的电子墨水材料,元太科技负责电子驱动和模组的中游部分。
2004年索尼已经做出了电子阅读器,但是市场还没有快速地增长起来。一直到一个强有力的玩家加入进来,电子阅读器领域才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个玩家就是亚马逊。
2005年,亚马逊跟E Ink、元太科技合作,提出想要做电子阅读器的想法。最初跟亚马逊合作,元太科技心里是很没底的。当时亚马逊从来没有进入过硬件产品,而索尼又是一个硬件产品在全球销售都非常厉害的企业。索尼都没有让这个市场爆炸式增长,亚马逊有这个能力吗?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2007年亚马逊的Kindle推出市场后,销售异常火爆。自此,元太科技的电子纸业务以每年三倍的速度在增长。
2007年,元太科技以三亿美元并购了韩国面板厂Hydis,使得元太产能扩大四倍。Hydis原本是韩国现代集团旗下的面板工厂,遭遇金融危机后现代进行业务调整,将Hydis出售给京东方,京东方运营几年后没有办法获利,后来交给韩国政府拍卖,最终由元太科技买下。
元太科技过去十年的并购中,最重要的还是2009年对E Ink的并购。遭遇美国次贷危机之后,2009年E Ink陷入了在市场上被拍卖的困境。元太以2.15亿美元买下了E Ink,掌握了电子纸核心的材料技术。此前E Ink和元太科技在电子纸的上下游整合,变成了元太科技的内部整合,沟通成本大幅降低。而E Ink被元太科技并购后,此前合作的LG、三星,也因为跟元太科技相比没有了成本竞争优势而断掉了跟E Ink的合作。
通过三次并购之后,元太科技占据了全球电子纸95%的市场。电子纸又是电子阅读器中最核心的部件,元太科技成为电子纸市场的绝对领导者。2010年元太科技实现了全年251.8亿新台币(约56亿人民币)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7%,毛利率33%。
随着iPad等平板产品的出现,元太科技的电子纸业务也受到一定冲击。元太科技的应对方案是,努力让电子阅读回归到最原始的阅读体验。E Ink的电子墨水基础材料,跟传统印刷墨水的基础材料是一样的,电子纸中白纸部分的基础材料,跟传统纸也是一样的。“尤其是我们并购了E Ink之后,我们去比较的标杆,不是液晶面板,而是纸。甚至从永丰余造纸的部门拿来各种各样的纸来跟电子屏幕的纸来比较。”何奕达说。
永丰余这家近百年的企业现在正在用新技术带动老产业增值。何寿川还在思考的事情是,传统制浆厂也要进行转型,将木质素纯化后作为高碳材料,到时纸浆变成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永丰余成立的时候,最重要是养活大家的肚子,最开始做粮食。二战后,台湾开始工业化,我们开始造纸。现在开始进入电子阅读科技领域。我们背后累积的这些东西,都会在下一轮里头,我有东西可以拿来持续的做。”何寿川说,永丰余积累到现在的竞争力在于,在很多行业都可以做到绝对第一的位置。
何奕达认为,过去造纸门槛高,有着高技术和高投资的门槛。电子屏幕最初出现时也是一个特殊商品,然而随着产业发展,纸和电子屏幕都转变成了大宗商品。“我们在看的是不断的技术转变带来的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所以我们在投资的时候,都是在看着未来五年十年,甚至十五年以上的技术转变。”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