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草根比精英重要
最初,投资圈好说一句话,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用户身上,所以,服务好这些人,就可以赚到大钱,事实证明,在中国互联网,服务好草根用户,才是王道。
范例1:网址站的奇迹;我知道很多人还是没搞清楚360怎么赚的钱;我告诉你们,他们最大的收入来源,其实就是360的网址导航;各位知道么? 百度收购hao123后,一直是低调处理,闷声赚钱;但是今天,你去百度再看看,hao123已经迅速扩充为独立事业部门,并且拥有了自己的联盟渠道业务,以及非常宽松的预算,为什么?百度和360的对抗重心,在流量入口,而这个流量入口,绝大部分,集中在网址导航。网址导航,草根用户的上网入口,多少精英不屑一顾。
范例2:还是QQ,中国互联网的大哥大,一度被认为是低端用户的产品毫无价值,前些年,有一种风气,商业人士用MSN,小p孩才用QQ,我跟身边的朋友说,想不脱离中国互联网,就别放弃QQ,事实证明,我是对的;当然,今天你有了放弃的理由,因为微信出来了。
范例3:唯品会,中国已上市的电商公司里,貌似表现最好的就是唯品会;谁还记得,当年唯品会创业,信誓旦旦的认为,中国奢侈品消费进入爆发期,赚有钱人的钱,才是王道,结果烧光了多少美金?一路亏钱,后来痛定思痛,决心转型,主打二三线品牌促销,降低用户消费层次,一下子爆发了,钱也赚到了。这个例子最典型不过!
范例4:域名生意, 1997年,我在北京读书,开始给互联网公司打工,那时候的互联网公司,和现在不能比,就是注册域名做企业网站的,当时,我们认为,好的域名CYE,就是英文域名,数字的、汉语拼音的,弱爆了,谁会去用。当时的互联网,是精英互联网。而英文域名,基本上老外都注册光了,所以,我们认为,1997年,没什么好域名可以买了。 2001年还是2002年,蔡文胜先生才进入域名行业,汉语拼音,是中国人熟悉的;而数字域名,是输入难度系数最低的。草根需求远大于精英需求。说自己没有眼光,就是当时一直没有意识到,草根需求才是互联网王道。
第三,跨界优势及资源副作用
caoz做过几年传统的IT行业,一直以为资源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但是在互联网接触了几年,越来越发现,资源优势方,往往因为资源优势,忽视了用户体验和用户诉求,在竞争中,动作迟缓,拼劲不足,往往落败。
越有资源越不行,几乎成为互联网铁律;而目前包括百度,腾讯,也出现了这样的反思,他们内部叫做“富二代思维”,百度,腾讯的内部产品,往往有富二代的思路,仰仗资源,反而缺乏竞争力。
先说几个资源副作用范例
范例1:微信是腾讯爆发的重要产品,但是,微信却并非腾讯嫡系团队的战果,腾讯移动部门几百人,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屡屡错失良机,广州的电子邮局团队,反而爆发了巨大的冲击力。
范例2:新浪刚出来火的时候,有一家新闻网站高调出世,就是千龙新闻网;当时千龙新闻网是传统媒体集团的产物,有各大传统媒体的合法授权,简单说,可以认为是官二代;当时一群评论家认为,千龙新闻网的资源优势远胜新浪网,新浪将会很快被终结;而事实是,这种衔着金钥匙出生的网站,注定没有竞争力,居然一度沦落为链接农场,成为搜索引擎要格外注意的垃圾链接来源网站。
再说跨界竞争案例,跨界竞争者,不受行业思维局限,敢于求变,一动手就颠覆你的商业模式,往往出其不意。
范例1:史玉柱搞游戏
当时认为搞保健品的弄游戏纯粹是乱来,多少资深游戏人都给史玉柱的游戏下了一定不行的结论;结果呢?虽然今天我们说巨人似乎后续的产品也不见得多好;但是游戏行业公认的一点是,征途颠覆了游戏的传统商业模式,这个模式已经被人称为中国模式。而后续中国的页游,手游,都延续了这一模式,从按时间付费转为免费游戏,道具付费。
范例2:360搞杀毒
360瑞星大战一开始,我就认为瑞星输定了,我的判断依据是,互联网模式必将击碎传统软件模式,事实正如我预料。所有传统的IT公司,都应该从此吸取教训。
范例3:小米搞手机
虽然我一直还算是比较看的开跨界竞争的,当初我还是认为雷军越界太大了,用互联网的思路逆袭传统生产领域似乎不太可能,但事实击碎了我的判断。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