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秘籍之三、“吸星大法”
小米招聘人才的魔力如同“任我行”的吸星大法,将各路英雄精英豪杰纳于麾下。从小米的办公布局能看出来小米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一层产品、一层营销、一层硬件、一层电商。每层由一名创始人坐镇,以岗定人。
洪锋是Google高级工程师;黄江吉是微软工程院首席工程师,担任小米工程副总裁;黎万强是金山软件人机交互设计总监,金山词霸总经理,担任MIUI手机操作系统项目和小米手机营销的负责人;周光平是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总工程师,负责硬件团队及BSP;而刘德是一位自世界上顶级设计院校ArtCenter毕业的工业设计师,小米手机项目的硬件工业设计业务。
在小米创办的头2年时间,小米团队从14个人扩张到约400人时,整个团队平均年龄为33岁,几乎所有的员工来自于前Google、微软、摩托罗拉、比亚迪、百度、金山、联想、阿里巴巴等公司精英员工,拥有5~7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你必须得承认,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公司和公司也是不一样的,有些公司出生的时候,嘴里是含着金钥匙的,试问有几个公司能在起步阶段有这个实力,平均年龄33岁,那说明,你得准备人力资源成本是别人的三到四倍以上。
武功秘籍之四、面试“化骨绵掌”
小米无畏果敢,在人才战中,车轮战是经典手段,有一次,一个非常资深和出色的硬件工程师被请来小米公司面试,他没有创业的决心,对小米的前途也有些怀疑,几个合伙人轮流和他交流,整整12个小时,打动了他,最后工程师说:“好吧,各位老大,我已经体力不支了,还是答应你们算了!”这位哥们终于被小米人“化”酥了。小米团队对于优秀候选人的坚持与主动追求,一如既往地在发烧友产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武功秘籍之五、面试“黯然销魂掌”
雷军,是面试界武林高手,惯于情景代入、黯然销魂面试法,KK就是这样被“忽悠”上了小米战船。
在北京知春路上的翠宫饭店,豹王咖啡,雷军和林斌两个人一起拉着KK聊天。雷军丝毫没提创业的事儿,就是和KK一起聊各种电子产品,从手机到电脑,从iPod到电纸书。三个人一聊就是几个小时,雷军毫无保留的展示了自己作为一个超级产品发烧友的素质。KK当时就震惊了:“当时我以为我是 Kindle的粉丝,但是没想到雷军比我更了解Kindle。当时为了用Kindle,我还自己写一些小工具去改进他,结果没想到雷军也是这样的疯狂,他甚至把一个Kindle拆开,看里面的构造怎么样。”
那天,他们一共聊了4个半小时。KK已经能够判断出,对面坐的两个人是要做点什么事情的,虽然KK还不知道他们具体要做什么,但是在临走之时,KK说道:“我先走了,反正你们要做的事情,算上我一份!”
小米模式的成功,不单单是商业模式的成功,更是人才争夺战的成功。移动互联时代,新一代创业者,不再是在用传统的招聘渠道等好人才自己来投靠,或傻傻的是通过养兵千日似的培训慢慢培养人才。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天下大业,选人为先。你准备打好你的人才争夺战了吗?创始人们?最后引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人力资源学忻榕教授的一句话来结尾: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选出来的。 .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