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孵化器在各类的商务项目考察中异军突起,一大波来自科技创业园区的考察团纷纷逼近美国的各种创业孵化器。除了卯足心力希望给自己的园区引进项目之外,他们也开始认真研究各地有名的初创企业孵化器,积极向这些成功的孵化器取经。
孵化器真正的快速发展,来自于90年代起风险资本的推动,以及创业成本的降低(互联网的发展是重要原因)。现今的孵化器不仅为创业公司提供办公环境,还有设立初期的种子投资,并提供初创公司需要的法律、公关、咨询等服务。
而初创公司需要将一小部分股份为代价,入住孵化器并开始为期3个月到1年的孵化期。好的孵化器为初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忽视的帮助,如YC (Y Combinator) ,Techstars, 500 startups等, 每次开放申请的时候,通常会有上千个项目来争夺十几个孵化席位。既然孵化器能引来如此出初创公司的追捧,那么到底有哪些方面是可以值得国内园区的借鉴?
导师(Mentor)机制
初创团队在初期,得到好的导师的指导,并且得到导师的相关人脉资源的支持,对产品、市场,后续融资都会有显著的帮助。所以大部分的孵化器网站上总会很自豪把自己名下的导师资源一一罗列出。除了挂名之外,这些导师都担任着和孵化器亲密接触的任务。洛杉矶目前最活跃的孵化器之一LA Amplify,每周都会举行一个导师分享会,请在业内有名望的企业家、投资人来分享经验,并对其孵化的公司进行指导。分享会通常也会开放一定名额给外面的创业者,也逐渐成为了孵化器吸引项目,建立口碑的手段。
LA Amplify附近的另一家孵化器 Launchpad LA(全美排名前5的孵化器),更是设立了导师的下午茶时间,以便帮助创业团队和导师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导师机制对于创业者来说的价值显而易见,对于导师来说,也有不少好处:一些导师本来就是投资人,作为导师就可以更容易和创业者建立合作,抓住投资机会;有些导师的资源会对初创公司起到很实质的帮助,就可能获得一定的股份。国内园区应该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把有经验的企业家、投资人组成导师团队。比如像欧美金融城,由于地处杭州,就很容易邀请到阿里巴巴的高管们来指导其孵化的创业公司。
结合优势产业
除了很多涉足众多领域没有限制的孵化器外,更多专业性的孵化器越来越受到创业者的亲睐。比如1996就成立在洛杉矶的创业孵化器 Idealab,就是一个结合地缘产业优势非常好的例子。他们孵化的项目基本集中在三个方面, 软件、机器人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理由是他们与加州理工、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等毗邻,有非常好的地缘人才优势。
这家孵化器在过去将近20年孵化了120多个项目,其中超过40个被大公司收购或者上市,有着相对很高的孵化成功比例。最近他们也在拓展设计类项目的孵化业务,也是依托了美国设计艺术中心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这所全球最好的设计院校的支持。在美国,创业者们在挑选孵化器的时候,很注重其专注的领域。如果一个孵化器关注的产业太广,往往会被认为不够专业。所以,国内的一些创业园区,应当与本地的优势产业结合,因地制宜。这种结合,也会为园区树立自己独特的品牌。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