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小米模式”
说到这里,应该可以回应开头的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小米模式”?看惯了营销流行榜起起落落的人,对那些包装出来的概念应该有一定的鉴别力。抛开一个又一个扑朔迷离、高大上的名词,其实小米成功模式的总结只有两条:
第一,一开始专注打磨一款产品;
第二,毫不留情的价格战!
你看,小米就是用粉丝营销包装起来的价格战,要是雷军就说自己是打价格战的,那完蛋了,2013年度经济人物,绝不会给他。
这两点看起来很掉价,却很本质,也很管用!
只是当初老雷定这个思路的时候,“小米模式”还没出来。那个时候,小米还在和周鸿祎对掐,等到小米成功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和雷军用了同样的路数。
很显然,你做的型号越多,你开发的成本越大,你就不能有规模优势。工厂最重要的就是规模效应对整个供应链带来的价值。
但是,老雷比雷军(才发现,两个人都姓雷,莫非姓雷的都喜欢这个模式?这个发现好“雷”人)有一个优势,他们供应链反应极快,若是今天投料,明天中午成品就做出来了,下午发走,几乎零库存。这就是代工厂的“快速”规模化能力。但是,这个能力只有在产品型号简单的背景下才能实现。
这一节开头的问题,为什么那么重要,也在这里。你的营销模式和你的供应链能力是需要匹配的,这样才能在全链条上叠加势能。
这也是为什么小米的产品SKU一向很少,只要是多了,他的供应链就做不到这么高的效率,他的价格就降不下来,就打不了价格战。
当然,请别误会,不要以为我这是贬低小米,这条路反而是大家要走的正道。只是,你要学到本质,而不是他们包装出来的粉丝营销。
粉丝营销是强身健体的补药,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必须要承认,小米的粉丝营销的确有效果,因为的确有一批雷布斯的跟随者,这些粉丝也的确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但是,小米将自己在各个平台上的爆发式销量归结为粉丝营销,显然未及本质,无论是小米四周年的15个亿,还是去年双十一的5个亿,小米的成功最核心的只有一个——价格战!
告诉你一个调查结果,一个针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显示,所有使用小米手机的学生中,只有23%真的喜欢小米,大多数人使用小米,是因为他便宜,他们买不起三星苹果,而使用三星的用户中,80%以上的人,喜欢三星,苹果也类似。
知道这个数据,你还以为小米是粉丝营销吗?他大部分的用户根本都没有建立起自豪感,谈何粉丝?
我们再了解一个情况:苹果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粉丝,是因为苹果拉高了整个供应链的技术水平和盈利能力。但是,你知道小米在供应商那里的口碑吗?
联发科曾经研发了一个芯片,定位高端的,让小米采用了,结果,联发科寄予厚望的这个产品,被小米用烂了,因为小米把这个配置的手机定价为799元,而另一个品牌本打算用在1999元的手机上的,看到小米对这款芯片的使用方式之后,直接放弃了联发科的芯片。
包括全球最牛的手机芯片供应商高通,对小米的芯片供应也设置了很大的限制,因为同样一款芯片给了小米,小米把这个配置弄到最低价,其他供应商就没法玩了。因此,不是小米供不应求,而是上游不给小米芯片,从某种意义上说,小米让整个上游的生存土壤都变得贫瘠了。这可不是好的结果。
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小米模式,既要认清本质,又要厘清轻重。
请别误会,不要以为我这是贬低小米,这条路反而是大家要走的正道。只是,你要学到本质,而不是他们包装出来的粉丝营销。
全球最牛的手机芯片供应商高通,对小米的芯片供应设置了很大的限制,因为同样一款芯片给了小米,小米把这个配置弄到最低价,其他供应商就没法玩了。不是小米供不应求,而是上游不给小米芯片。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