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网编互动→新闻
    


CCTV2《国情备忘录》第五集:资源扫描(解说词)


cye.com.cn 时间:2009-12-26 0:39:19 来源:创业网cye 作者: 我来说两句

  对于正在工业化道路上行进的中国来说,资源的缺乏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又必须发展经济,我们正在做出自己的选择。

  针对目前我国钢铁业天文数字般的资源消耗量,国家强力推出《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要求: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能降耗。

  2005年,我国的“十一五规划”中明文规定:“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节约、节能等词语,在很长时间内,成为相关政策和报道中的热门词语。

  2007年《节约能源法》第四条再次明确:“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这是位于河北唐山曹妃甸的首钢新址,新厂年耗水量是以前钢铁工业平均消耗水平的三分之一,能耗下降了30%,排出的废弃物也可以循环使用。今天,首钢已经建设成了一个生态型的现代化的大型企业。

  自建成投产以来,阜新海州露天煤矿累计产煤2亿多吨。如果仅仅把50年来挖矿废弃的矸石,以卡车为单位来计算,排列起来,它的长度足以绕赤道6圈还要多。

  姚志平:辽宁省阜新市市委书记

  应该说还是很沉重的,心情还是沉重的。毕竟啊,就是这个矿经过50年的开采已经破产了。

  这些曾经为现代文明做了一辈子贡献的采煤工人,像煤炭一样,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这片棚户区里住着的几百户人家,全部都是矿上的工人。

  矿上的工作曾经是最让人羡慕的。现在,这里成了这座城市里,最不引人注目又最不能让人忘记的一个角落。

  所有的辉煌都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成为了记忆。2003年,阜新市1/4的城市人口的收入处在156元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

  姚志平

  当时来讲,低于156(元)的,大约是18万(人),接近19万人,这个压力比较大的,也是最让人揪心的。

  作为资源型城市,阜新如何获得新生呢?

  没有了煤,还有土地,发展现代农业;没有了煤,还有风力,发展洁净的新能源。这就是阜新的转型之路。

  七年的艰难行走之后,阜新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

  2008年,阜新市的GDP由2001年的70亿元增加到233.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加了一倍多,由2001年的4300元提高到10114元。农民人均收入更是大幅提升,由原来的1100元上升到5030元。

  姚志平:

  我们现在和老百姓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多工作我们还没有做好,所以说我来不得半点的放松,来不得半点的懈怠、松懈,还要把这个弦紧绷,

  这是地处山西大同的煤炭塌陷区,地下水渗露、流失之后,吃水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每天的生活用水,只能依靠专门的管道送到这个小村子里。

  在大同,还有几十万人,居住在这样的煤炭采空区里。

  1970年就来到大同煤矿工作的焦建忠,2007年,幸运地成为第一批喜迁新居的职工,和2万多户居民一起,从塌陷区搬进了新房子。

  焦建忠: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退休职工

  我们第一天搬下来,一直黑夜睡不着,高兴的。就看电视了,我们两口就看电视了,高兴。

  王明宝: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副总经理

  这就是棚户沉陷二期工程,将近4万户,在(2008)年底建成,将有4万户居民搬到这个地方,彻底改变了过去的非常差的居住环境。

  塌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只是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困难之一。作为煤电之城的大同,煤炭及相关行业占全市GDP总量的70%以上,这些资源型城市又该何去何从呢?

  张富文:原山西省大同市副市长

  现在呢,每天大秦铁路每15分钟就有2万吨煤要拉走,一年呢有几亿吨煤在往外拉。

  这样拉是啥概念,会把大同市拉成什么样子,大家也都很明白,单纯的挖煤不是大同发展的路子。

  “煤堆上”的山西,集结了中国所有煤炭资源型地区的困扰和矛盾。

  2009年,为了改变煤炭产业存在的小、散、乱的格局,山西省启动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煤炭资源整合。cye.com.cn山西的煤炭产量,由过去的稳居全国第一,退到了第二位。2009年上半年,山西省GDP增长为-4.4%,是全国唯一一个上半年GDP负增长的省份。

  牛仁亮:山西省副省长

  山西因煤炭而兴,也是因为煤炭而痛,最大的问题就是结构转型、结构调整,或者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是个非常好的命题。

  河南焦作,告别完全依赖煤炭的发展模式,黑色谢幕之后,进行了一个漂亮的绿色转身,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旅游业在GDP中的比重,已经由10年前的不足1%上升到了11%。

  大庆、攀枝花、铜陵、伊春等城市,都走在了转型的道路之上。

  马立志:马永顺的孙子

  行动起来嗨,植树造林嗨,绿化祖国嗨,造福子孙哟嗬嗨

  他是新中国第一代伐木英雄马永顺的孙子马立志,已经成为东北林学院大学生的他,依然记得爷爷当年栽树时教给他的劳动号子。

  这是马永顺生前栽下的最后一片林子。马永顺曾经因为砍树多成为劳动模范,每当他上山的时候,看到曾经的林子变成了一茬茬的树桩,觉得自己欠下了大山的债。

  王继荣:马永顺的妻子:

  他说我想说个事儿我说你想说啥事儿他说像我到林区来伐树来伐多少棵树了都栽上我把它还上。

  我说,咱们家栽树像愚公移山似的,你放心没有咱俩还有儿子孙子一辈子一辈子地栽吧。

  从1982年退休起,马永顺就开始带领全家十几口人上山栽树,偿还债务,目前,他们一家人已经种了10多万棵树。

  1972年,罗马俱乐部曾经发出过警示:为了人类社会美好的未来,我们再也不能为所欲为地向自然界贪婪地索取、肆意地掠夺了。因为,我们不只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

  沧海桑田,大自然亿万年的地质运动,造就了今天经济发展离不开的各种资源。前人栽树,数千年来,祖辈们代代相传,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把后代的资源消耗殆尽。

  此时,我们不妨重温一下,千年前资治通鉴里那散发着智慧光芒的箴言吧。“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本新闻共5页,当前在第5页  1  2  3  4  5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国情备忘录第九集中国脚步 ·第10届学习型中国30日举行
·郎咸平2010经济趋势班报名 ·北京SYB创业培训班1月开班
·国情备忘录第八集创新元素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
·国情备忘录第六集山水之间 ·国情备忘录第五集资源扫描
·《国情备忘录》DVD光盘预订 ·国情备忘录视频下载全集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