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我国的科技力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创新积蓄了能量。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3500万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科技投入规模不断提高,2006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总额达3003亿元,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70%以上。
我国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82个,省部属重点实验室超过1100个;材料科学、数学、纳米技术、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创新能力综合排名都进入世界前十位。
在产业技术方面,我国生产的达到国际先进标准的钢材占全部钢材产量的80%以上,高档数控机床取得重要进展,国产数控车床自给率从1999年的48%上升到2005年的近80%;、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已经从1995年的75.8%下降到2005年的38.9%,标志着我国产业整体技术素质迈上了新台阶。
在农业、能源、医疗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也为突破瓶颈制约提供了重要支撑。1999年9月,中国正式参加美、英、法、德、日等国共同进行的人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项目,承担其中1%的任务,也就是3号染色体上3000万个碱基的测序任务,使中国成为继美、英、德、日、法之后第6个参与该计划的国家,也是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 汪前进
比如说,科学院成立了班室的研究所,成立了基因研究所,这些都是在具体的、很小的学科,你别看上去是很小的学科,但是实际上是代表现代科学发展最前沿的这样一些领域,我们成立了研究所,那就不一样了。
我国的科技进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06年《世界竞争力年鉴》把中国大陆的国际竞争力排在61个国家和地区中的19位,这比2001年的33位有大幅度提升;cye.com.cn韩国2007年《IPS国家竞争力》报告指出,中国大陆位居全球第21位,韩国位居23位,中国首次超过韩国。
从三峡工程到青藏铁路,从西气东输到南水北调,一大批世纪性工程无不张显着科技的魅力,把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2008年4月,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公司国产时速350公里列车——CRH3“和谐号” 下线,标志着中国在世界高速列车的技术领域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目前,全球范围内,有能力自主研发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的仅有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
2008年5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在此之前,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冲破波音和空客笼罩的天空。拥有数百万零部件、横跨几乎所有工程学科的大飞机,被称为“工业之花”。自成功实现航天梦想之后,我国另一个重要飞天梦想——造中国自己的大飞机,在冻结20年后再度启航。
2009年10月29日,随着首台国产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的研制成功,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国家。
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这一堪称“中国速度”的巨大跨越,与立足自主创新发展高科技的“中国道路”紧密相连。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
【姚景源】
我们中国现在是制造业的大国,但是我们得承认,我们不是制造业强国,你看,我们出口那么多的产品,但是真正利润的大块,被外国人拿走了,为什么呢?就是,我们虽然是益而高制造业的大国,但是我们这个制造业,我们在整个世界经济的产业链条当中,我们是处在末端,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我们缺乏核心技术,从而我们就缺乏核心竞争力,所以,要想使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变成制造业强国,核心的问题是提高我们自主创新能力,那么通过自主创新,通过技术进步,使我们整个中国的制造业,我们能上一个更高的平台,我们要是这样做了,那么我们的核心力就会大大地增加,而我们中国就一定能够从制造业的大国,变成世界上的制造业的强国。
2008年,经过20多年精心培育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极大的抗风险性。我国西部和中部,高新技术企业经济增长速度平均在19%至20%,在外向度较高、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仍然以超过10%速度逆势发展。
我们知道,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教育、科研、人才、技术、品牌,这一系列的创新,已经被我们这个国家看作是实现科学发展目标的重要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