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潜力股“基因”
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锋分享了他眼中的成功者的“基因”:“这么多年下来,有一个因素很重要,就是怎么平衡三个方面的利益,使三个群体都得到幸福、快乐,一个是客户,第二个是员工,第三个是股东投资者。”
而要成为下一波的潜力股,邓锋认为,首先要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其次要把创新融入到血液,还要敢于挑战、不怕权威,能为了理想坚持不懈。他认为,如今的创业氛围与早一代有了很大变化,但没变的是:一个创业人的学习能力、责任感和胸怀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
倪正东认为,下一波的人会是80后,以及那些真正玩移动互联网的人。如果不懂,做不好移动互联网。
大多数风投都认为投项目主要是“选人和投人”。联想之星董事总经理陆刚总结了“事或人、跷跷板、有底线”三个词,就是说要么是项目好,要么是团队好,中间有个平衡,而团队领袖必须有道德底线。
融资先别要太多
如今众多资金涌入天使、风投等领域,那么一位创业者如何选择好的投资人,怎么进行项目估值,如果引入投资,让出多少股权才合适?
经纬中国合伙人吴运龙认为,这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在美国,医生、律师,还有一些专业人士组成的松散机构,都可以拿出钱来做天使投资,一般第一轮的股权出让会在15%至20%之间,但是国内天使投资在20%至30%之间,因为风险会高一些。“但是80%是看团队,团队的经验怎么样,会影响估值的高低。”
风投人士认为,首轮融资最好不要超过30%,如果创业团队过早失去了控制权,会对今后的第二轮融资,以及未来的发展不利。
凯鹏华盈合伙人周炜支招说,在选择投资人时,看清对方的意图很重要,“天使”来投资,绝对不是为了控制你。但是也不能把股权、拥有权、控制权等同起来。比如,有些孵化方式,一开始投资者占了90%的比例,但是会设计好未来,在团队达到一定目标后,就慢慢把一定比例的股权还给创业团队。“投资人明白,自己只做财务投资。”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