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虚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当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除了房子车子和银行存款,人们越来越多地拥有一样新的财产:数字财产。与其他“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财产一样,人们不得不为这些数据——比如电邮或社交网络的账户密码做长久的规划。英国媒体13日报道,英国最新一项研究显示,每10个英国人中就有一个人声称会将自己的网络密码写进遗嘱里,这样家人和朋友就可以在自己去世之后继续保存这些数字遗产了。本版综合新华社(除署名外)
特殊财产
英国人数字遗产值23亿英镑
知名云计算公司Rackspace对2000名英国成年人所做调查显示,调查对象中,53%在网上有财产,包括付费购买的音乐、电子书、应用程序、电影和电子杂志;大约24%的网上财产价值超过200英镑。该调查由此推算出英国人总共有约23亿英镑的数字遗产(24%英国18岁以上的人口=1156.8万人,再与200英镑相乘即得出)。近三分之一调查对象认为,200英镑这一数额足够大,应由亲人继承,11%说已经把网络密码写入遗嘱,这样家人和朋友就可以在自己去世之后继续保存这些个人数据了。
比起英国人,美国网友更多,情况也更复杂。管理数字遗产的互联网服务公司Legacy Locker打出的广告就让人深思:“试想一下,从网上银行、在线购物、网上相亲到上网找工作,从打扑克到买双鞋,我们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网络,Facebook和Twitter更随时将我们连上虚拟聊天室,我们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网上购物或是跟网友、同事微博。”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事情搞大了,年轻人习惯用手机上网聊天、购物,甚至登录网银。第二人生等网站或在线角色扮演游戏中的虚拟资产,更让事情变得尤其复杂,这些资产都拥有真实的货币价值。去年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仅在美国,这些虚拟商品的价值据信就超过10亿美元。阿景
学会重视
如果不处理,数字财产将丢失
斯特兰·凯维尔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马修·斯特兰说:“随着越来越多照片、书、音乐等以数字形式储存在网络上,所有者离世时,如何处理这些东西变得日益要紧。”
“对所有者和他们的亲人而言,网络财产既有经济价值又有情感价值,”英国媒体引述斯特兰的话报道,多数人还没有领悟数字财产的价值,所带来的风险是如果所有者去世,这些东西就会丢失。还有一个可能结果是,虽然人已离世,银行账户还在不断扣款,以续订杂志和报纸。他说:“我们已经开始建议客户考虑电子遗产问题……在遗嘱中涉及电子遗产是一种相对直接的方式。”
美国加州托马斯杰弗逊法学院的副教授迪文·德赛表示:“这个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第一波大量使用网络的人群如今正逐渐走向生命尽头。不仅仅是那些在战争中丧命的年轻人,40岁到70岁之间的人也在网上拥有许多资产。”德赛教授表示:“像Facebook、第二人生这类网站上的资料也存在问题——用户可能花了很多时间与心血来创建它们,但如果这些公司倒闭的话,这些资料也将不复存在。”
遗产追讨先例
祖母过世,进不了电邮账户
Legacy Locker网站创办者杰里米·托曼94岁的祖母是一个技术通,她用电子邮件与遍布世界各地的朋友通信往来,还在网上打桥牌。当她去世时,托曼和他的母亲想进入她的Hotmail账户,通知网友们她过世的消息,但由于没有密码,这个账户无法进入,她的网友也无法联系到。
这件事刺激托曼成立了Legacy Locker:“我的所有灵感均来自于我的个人生活——我的祖母去世,第一次立遗嘱。在那一年,我坐在飞机上,开始想如果这是我的最后一次航班,那会怎样。我意识到,我有好些份数字财产,比如众多域名,但它们与我的现实生活没有任何的联系。所有的账单都是电子的,如果我死了,我的妻子永远都不会得到通知。这些财产的价值大约在1000到1万美元之间,我希望这笔财产在我死后能够转给我的妻子。”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