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中国电信于2010年年初正式启动下一代互联网部署试点工作,在长沙等六城市开展IPv6试点。2011年5月31日中国电信开通了纯IPv6网址的中国电信官网,并自主研发了面向ICP网站IPv6平滑迁移平台‘Smart6’,使现有ICP网站具备IPv6服务能力并为全球的IPv6用户提供服务。根据中国电信的布局,2009年至2010年为IPv6的试商用阶段,2012年至2015年规模商用IPv6,2015年以后将大规模使用IPv6。
截至2011年12月,中国累计持有IPv6地址共9399块/32。总数量目前排在世界第第五,仅次于巴西,美国,日本,德国之后。
向IPv6迁移需产业链齐步走
IPv6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商业问题,而商业问题上的产业链协同发展往往更为困难,因此,IPv6产业链仅仅依靠某一个方面推动是很难走向成熟的,这需要产业链各方协同创新与努力。
抢占IPv6的先机,不仅意味着抢占了一项技术、一个标准;更遥远的意义在于,在万物都在联网的将来,IPv6将联通万物,各行各业都要牵涉其中,带来的商机是无限的。从基础网络到通信运营商再到互联网服务商乃至用户,IPv6过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运营商、ICP、网络设备提供商、终端设备、软件、应用等多个环节,必须全体联动,才能顺利完成,任一环节存在短板,都可能使IPv6发展停滞不前。
虽然我国已经明确了从IPv4向IPv6迁移的路径以及策略,但是受制于目前国内互联网产业发展以及相关体制的不完善,IPv6的推进进程还相对缓慢。这首先在于IPv6与现有IPv4不兼容,网络和网站运营商必须升级他们的网络设施和软件以支持IPv6信息,但升级转换牵涉方方面面,尤其是软件应用全面转换升级难度较大;其次,IPv4向IPv6过渡、两者并存的方案并不够清晰;目前,在部署IPv6方面,运营商、互联网商、通信设备商仍然各自为战。此外,应用的匮乏是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
虽然,对于终端用户来说,暂时还不会有太大的感受,毕竟用户处于整个产业链条的最后环节。但是,电信运营商则没那么幸运,他们已经感受到了地址用尽所带来的切肤之痛。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在参加2011全球IPv6峰会时曾指出:“终端网络内容和应用的协同推进,是我国国家下一代互联网顺利发展的决定因素。”产业链各方必须协同创新,才能加快IPv6商业化。
或许,只有像网站一样的内容及应用提供商先动起来,开始为用户提供IPv6服务,我们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前进,发现并解决问题,否则我们在IPv6的部署上只能是互相等待,停滞不前。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