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覆盖人群越来越庞大,移动应用更是呈现几何级的增长。健康医疗领域应用的挖掘也引起了开发者和用户的关注。据有关部门统计,在2011年,医疗应用大约有4400万的下载量。
但是与国外健康APP火热又赚钱的情况相比,国内移动健康发展还很缓慢,盈利模式也不明朗。春雨天下软件公司CEO张锐在腾讯2月29日举办的移动医疗健康微论坛上,就移动医疗健康的发展趋势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移动医疗线下资源依赖度高
据张锐介绍,在国外的APPStore上面最火热的应用和最赚钱的两个领域,分别是健康和教育。但是从目前国内移动医疗健康领域来看,至少现在没有看到特别棒的应用和特别火热的局面出现。
在张锐看来,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两点:第一个是医疗体制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公办医院为主体的医疗体制。一些大的医院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不缺少病人的。但是在美国移动健康发展比较好的情况下,他们市场需求想借助更强大的、更先进的一些互联网的技术,为他们带来实际意义的东西,所以需求量是非常旺盛的,这就是医疗体制的差异化所导致的结果。
第二个原因是美国的创业环境和中国的创业环境不太相同。张锐认为大家不进入移动健康领域的一个前提,可能对线下资源依赖度太高,但是他认为当你了解患者和医生需求的时候,其实你有很多机会。
用户对移动医疗应用产生信任需要培育
移动医疗作为一种新的模式,人们在接受起来可能没有那么快,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制约着移动健康的发展,那就是如何让用户信任这种新的模式,从而进一步接受或是依赖这种方式。
信任的问题在张锐看来归根结底是用户能够通过尝试来判断新事物的可信任的程度,他认为其实医疗这个领域跟C2C很像。他举例说他第一次在淘宝购物时的经历是非常惶恐的,但是又无法受抵抗低价的诱惑,但最终还是买了。最后他总结说:任何东西都是需要培育的过程。
除此之外要考虑在移动互联网里面提供医疗服务的主题是什么。移动医疗服务商要始终明白一点的是,自己只是一个提供服务的嫁接平台,而不是真正的诊疗机构。公司可以请一些知名的专家来为患者提供答疑服务,这个信任问题也是很容易解决。
在张锐看来,要想解决用户信任的问题,一个是靠时间,一个是靠互联网上组织的资源能不能本身给用户带来信任感。
移动医疗领域还是一片蓝海盈利模式尚不清晰
虽然说移动应用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朝阳领域,但是再好的东西如果不能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也很难持久的维持下去,这就要面临盈利模式的考验。张锐认为,在互联网上面凡是成熟的盈利方式,一定会在现实当中有现实的镜像。但是医疗互联网里面因为政策的限制,一直没有现实的镜像去对应。他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我们在医院里面挂号费,现在是5块钱,据说有4块钱交给卫生局。这里有一个现实镜像,网上是不是也提供CYE的服务呢?网上就不会提供5块钱的服务,为什么?这个利润太薄,而且从一个用户讲,我在拿什么东西来购买服务,是我人生最重要的资产,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我的生命与健康。对于我这样资产的管理,用网上这种行为来做的话,我觉得有点担忧,所以在医疗这个领域有很多问题,有很多中国现实的问题导致,包括中国的医疗结构和体制的问题,在美国这个问题好很多,所以我觉得美国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相对清晰一些。”
据ABI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16年健康与体育移动应用收入将突破4亿美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改进人体健康,提供医疗帮助的应用越来越多。在2010年美国最值得投资的10个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中mhealth公司占有3席的位置。其中,zocdoc、drchrono等公司的融资金额都超过千万美金。
移动健康领域在中国还是一片蓝海,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如何在这片未知领域抢占一席之地也正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环节都需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找准自身的切入点,伴随医疗服务的细化,找到清晰化的目标,为用户提供简单、有价值的服务。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