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最高达200万美元
永远站在镁光灯之后,是上述足球经纪人不愿意具名的原因,也是多数经纪人的职场生存状态。然而,这并不妨碍将他们的营收账本掀开一角。
一般情况下,球员交易中,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球员未到合同期满,这样的情况下,需要购买球员的俱乐部向原俱乐部缴纳转会费,转会后,还需要支付球员工资;一种是无需缴纳转会费,只需要支付球员工资。
前述足球经纪人称,其收入为转会费的佣金,比例在10%-20%不等,而球员工资部分,经纪人能够得到的佣金相对低一点,在年薪的1%-5%。
但是,也有经纪人称,业内并非都是按照比例去操作,大部分情况下,经纪人之间是遵循口头协商原则。在出现外部经纪人和国内经纪人合作的情况下,业内行规是,经纪人佣金五五分成。
朱晓东透露,去年国内经纪人群体的收入状况,从10万美元-200万美元不等,而每个经纪人过去几年平均每年做下来的单子,也从1单到十余单不等。谈到具体收入问题,记者采访的两位足球经纪人都讳莫如深。第一位足球经纪人仅表示,“有时候,一位经纪人做一单大牌球星的转会,够平常干几年的收入”。
但中超球市高达26亿元的投资,并未给国内经纪人收入带来太多增量。第一位经纪人称,广州恒大、广州富力等球队,在过去的运作中,都偏向依赖国际经纪人,而非国内经纪人。
不过,他也称,2011年中国足协实现了和国际足联的规则接轨,取消了合同期满球员转会仍需缴纳转会费的规定,这使得球员交易市场将更加活跃,为经纪人业务创造了空间。
24人的“圈子”
被戏称“掮客”的足球经纪人,其实有着合规的从业资格。
1999年,北京市体育局和工商局,开始推行体育经纪人资质认证。2002年9月,中国足协得到国际足联授权,经过严格考试,筛选了7人,成为了中国足球协会认证的足球经纪人。
随后的2004年3月,中国足协采用同样的方法,使得8人又获得了国际足联认可的足球经纪人资质。后来,又经过两次集中的发证,中国持证的足球经纪人有24位。
本报记者了解,24位持证的经纪人中,一部分是从事过足球相关运动的人员,一部分是在2002年之前,就有过经纪人工作经验的人员,还有一部分是从事国际贸易转做足球经纪人的。
朱晓东称,并非所有持证的经纪人都在从事相关工作,目前,活跃的足球经纪人也就10多位,其他的经纪人,由于各种关系和能力的原因,单子很少或者转行从事其它行业。
前述第一位经纪人坦陈,经纪人是一个凭信誉吃饭的行业,业内有几个经纪人之所以逐渐淡出行业,是因为在过往的单子中,由于开价过高或者欺骗瞒报,信誉受损才无活可干。
据介绍,在巴西等足球发达国家,持证的足球经纪人达上百人,而中国由于足球基础薄弱,所以,这个队伍一直没有放开。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