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任意重点高校,当你发现一处庭院幽静、楼宇挺拔、装修豪华、名车列队之所,那必是商学院无疑。
商学院,和站在商学院背后的人群究竟多富有?知名商院高管向人民网透露:一个商院年度营收4亿以上很正常、其盈利能力超过许多上市公司、项目采取公司化运作方式、教授年薪40万、“租”知名教授上一堂大课薪酬约1万。
然而,被中国众多商界名流追捧的商院,其秘密远不止这些。
高昂学费仅是冰山一角
打开某个商院官网,记者根据公开资料算了一笔账:其2013年度本校及合作办学招收MBA学员400名左右,平均学费22万元;本校及合作办学(与其他四所海外高校)招收EMBA学员600名左右,平均学费53万元。如以此测算,如招生顺利,该院年度学费收入就达4亿元人民币。
学费仅是商院营收组成部分之一。相比其他院系,商院更多的收入潜伏于水面之下,比如:校友捐赠、课程植入、商业合作等等……
知情人士透露,MBA及EMBA的“商业开发”空间可谓惊人:有的商院全年组织企业家学员往来于经济开发区开展“现场教学”并乐此不疲,均是因为背后的滚滚财源。
除此之外,如果商院达到一定知名度,则其定期举办的论坛都不乏赞助商倾囊。一个论坛冠名,多则上百万,少则几十万。
以市场逻辑判断,商院盈利能力高超无可厚非。在中国,卓越的商学院年度营收动辄数亿,业绩表现赶超一些上市公司。但是,上市公司面临多方监管:财报由第三方审计、经营状况需向公众定期披露。而“生财有道”的中国商院,在这些方面尚只能“以自律为主”。
与上市公司另一个显著不同是,商院具备了“教育”与“商业”的两面性:一方面,商院利用高校背景,在税收、拿地方面享尽政策优惠。比如2012年,上海杨浦区某985高校商院联合地产开发商共同拿地,结果自然“双赢”。但另一方面,商院又依靠蓬勃的中国MBA、EMBA教育市场,赚的彭满钵满。
收费“国际化”、教学“中国化”
多名商院管理人员向记者坦言,中国开设MBA教育以来,学费连年高涨。现今,第一列阵商院的MBA、EMBA学费已经有向世界顶级商院看齐的趋势。上海交大安泰经管院招生简章显示:该院2013MBA学费是23.8万,较2012上涨5万。其余如中欧、复旦等名校,学费涨幅也与此相近。
国际化的收费,有没有为中国带来符合国际标准的商科教育?
这个问题,让大多数中国商院羞于面对。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陆炎辉认为,从师资水准、论文发布、学术影响等多个方面评价,今天中国商院与世界一流商院的差距客观存在。
不过也有本土商院教授对上述观点不认同:近期,有国内名校教授在媒体上表示,中国商科教育应契合国情,不能以“发表国际论文数量”作为学术考评指标。
这位教授的观点体现出中国商院发展现状奇怪的两面性:一方面,为了吸引生源、接轨国际学费,中国商院热衷于炒作各类认证、排名,甚至不惜高价雇佣外籍师资,以体现项目的世界水准。另一方面,由于科研和论文实力在现阶段难获国际认同,越来越多中国商院尝试自创一套“中国化”的教学和评价体系。
在EMBA领域,这样的趋势更为明显: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被灌输以商业的理念登上课堂:诸如“易经与企业经营”这样的课程,就是个典型。
显然,如有商院教授以此为方向撰写论文,国际学术界看不懂就很正常。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