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工厂现在天天要赶工加班!大陆的经销商都去台湾扫货了,最近这几天里,我们的订单量几乎是过去几月的一倍。”4月8日,台湾一家口罩企业的大陆代理商对本报记者说。
禽流感之下,在资本市场板块,多只口罩概念股上周备受追捧,申达股份(600626.SH)于4月2日涨停、天山纺织(000813.SZ)当日大涨6.56%、龙头股份(600630.SH)上涨4.06%。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工程中心秘书处主任张迎增在接受本报采访说:“禽流感疫情的出现,对口罩的性能(包括口罩对尘埃和微粒的滤过性能,口罩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滤过及抑制杀灭性能,口罩与人脸部的密合性能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于普通口罩属于大路货而言,具有这些功能的口罩将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口罩的附加值也会相应得到较大提升。”
“环境在短期内很难得到大的改善,甚至会有继续恶化的倾向,类似PM2.5和禽流感疫情之类的公共卫生事件将来仍会出现,因此这就给口罩行业向高科技转型并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这对投资人无疑会产生很好的吸引力。”张迎增表示。
此前已有专家测算,未来5年,功能口罩市场的产值将不下百亿。
民用市场的空白
根据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向本报独家提供的数据,2012年防尘功能口罩在工业领域的销售量为4.2亿只,而防毒功能口罩在医用领域的销售量为1100万只。而关于民用领域,目前几乎无一机构可以给出确切数字。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雷利民告诉本报记者,相比欧美市场,中国在功能口罩方面确实起步较晚,直到1995年后一些功能性的产品才逐渐引入国内。
“功能口罩过去来讲主要集中在工业用途和医用领域,以前国家一直把这类归入‘劳动保护用品’的类别,后来才慢慢归进‘个体安全防护’的品类里,这可以看出功能口罩此前始终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存在,并非大众消费品。”雷利民说。
目前,国内口罩消费市场的普通口罩多为纯棉口罩,但据业内专家指出,这类口罩对禽流感等病毒防疫基本是无效的,因为普通纯棉口罩缺少对颗粒和细菌过滤效率的要求。而功能口罩此前对民用市场而言,几乎是一片空白。
“像H7N9,还有之前的PM2.5,都必须用N95以上的口罩防护才可能有效果,普通口罩是没有隔离作用的。”雷利民指出。
上述台湾口罩的大陆代理商说:“目前这个时段性比较敏感,许多经销商过去(台湾)提前扫货,因为相对国内的口罩市场,台湾的各项标准和质量要更好,现在工厂已是供不应求。”
雷利民说,在欧美和港台,民用功能口罩的产业化程度比较高,很多好产品确实来自欧美。不过,他同时也表示,国内的一些厂商也已具备出产高质量功能口罩的实力。
根据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的监测,用于工业、医用领域的功能口罩增长相对稳定,基本保持在每年10%-20%的增长率水平。而对于空白的民用消费市场而言,该协会认为,其增长速度必定会迅速扩大。
“虽然禽流感带来的需求可能只是阶段性的,但未来这个市场会很庞大。按每4人一个家庭来算,未来每年每个家庭可消耗的口罩不下十多只,所以这个市场的需求量会非常惊人。”雷利民认为。
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膜技术与应用工程中心副主任任以伟曾对新型研发的功能口罩展望时表示,未来五年,这种口罩的市场价值预计可达100亿元左右。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