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随着技术日趋成熟,可穿戴式计算设备已经成了各大科技厂商角力的新战场——苹果、三星两大巨头着手智能手表研发,谷歌则希望进一步完善可联网的智能眼镜。众多应用开发者闻风而至,希望能够在这一新的生态系统中占据一席之地。
根据IMS研究公司的报告,到2016年,全球可穿戴计算设备市场的规模,将达到60亿美元。为了能够较早抢夺这一市场,占据有利的领先地位,Evernote等公司已率先吹响了号角。在Redwood总部,这家云笔记应用公司中,有二十多名工程师正着手研发无线手表、心率监测仪以及谷歌智能眼镜的应用。
“你可以将这些技术与智能手机的成功进行对比”,Evernote的CEO菲尔·利宾(Phil Libin)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在面市之初的两三年,这曾经是不起眼的小众市场,现在的可穿戴设备也是这样。但在未来三到五年后,这一领域将创造出不菲的收入,这是一次长线投资。”
目前Evernote的营收主要来自PC、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软件,利宾表示,随着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发展,这样的格局可能发生改变。
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预测,2017年将售出7000万台可联网的穿戴式设备,而今年仅为1500万。目前,市场上此类设备,多为耐克、Fitbit等运动健康品牌的运动监测仪器。但今年2月,曾有知情人透露,苹果创建研发团队试水这一战场,3月,三星也表示正在开发智能腕表。
可穿戴式计算
随着设备种类逐渐丰富,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下载应用程序,这也让开发者看到了机会,通过付费广告和其他支付谋利。
研究机构IDC的分析师维尔·斯托菲加(Will Stofega)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旦创造出能够迎合消费者的产品,就能够实现迅猛增长。”
不过,如果预测未能成真,那么市场对可穿戴设备的热情就会消退。泡沫最终破裂,也有着不少可能。由于这些设备能在别人难以察觉的情况下照像或采集视频,新的应用很可能会招致隐私担忧。与此同时,想要将那些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消费者拉到穿戴式设备的阵营,开发人员就需要让产品尽可能的出众,更具竞争力。
早期的迹象显示,消费者已经准备好向穿戴式设备张开怀抱。今年3月,ChangeWave Research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713名北美受访者,中,约19%表示自己想要购买苹果的iWatch。 在苹果iPad推出前,也传出了相似的数据报告。
应用支出
根据科技咨询公司Endpoint Technologies Associates的研究报告,如果在未来5年中,售出4000万台可穿戴设备,那么以目前iPad、iPhone用户每月10美元的消费模式计算,开发者面前的市场可能高达4亿美元。广告收入、应用内支付,将会帮助营收突破8亿美元。
去年,市场研究公司Online Publishers Association报告,42%的iPhone用户、19%的Android用户,在一年之内,为应用程序花费了1至20美元。
风投支持
截至目前,谷歌眼镜仍然是可穿戴计算设备的领军者,并计划在今年或明年正式发售。为给谷歌眼镜吸引软件开发者,这家互联网巨头在4月10日宣布,将与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以及KPCB合作,进一步扩大应用程序库。
它们打造了一个名为Glass Collective的团体,乐观预计眼镜平台将成长为第三方开发者的新舞台,复制甚至超越苹果iOS大获成功的移动应用生态系统。这家投资公司将会赞助那些为谷歌眼镜开发新用法的初创企业,涉及娱乐、教育、医疗健康等领域。
对于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应用公司,为可穿戴式设备开发应用并不困难。高尔夫应用FreeCaddie开发商Design LLC的创始人戴维·金凯(David Kincaid)表示,将现有的智能手机应用移植到这些新设备上,可能仅仅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