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了,谈到与“阅读”有关的话题时,总有人抱怨数字化版本的好书太少。
无独有偶。数字出版界专家黄华最近也说:“对于全国580多家出版社而言,大多是各自为战。有了好的畅销书,出版社首先想到的就是从纸质图书中赚取更多的利润,等到赚得盆满钵满时再考虑这本书的‘数字化’。”
利益是一方面,关键是市场因素。
对于出版社和一些报刊企业来说,“产品”质量如何,直接关乎再发展能力、硬件建设和职工福利,自会在市场化的经济环境中全力以赴。特别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行,更增加了其生存危机和竞争意识。手里掌握的作者资源,就是他们采之不竭的最富金矿。好书、畅销书自然优先出版纸质图书,只有过气的、接近滞销的图书版权,才会出手给数字出版公司。
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读者买账,作者买账。虽然新媒体的兴起带来阅读、交流上的方便,但为数不少的读者仍然喜欢翻阅传统的书籍,精美的装祯,个性的Cye.com.cn插图,淡淡的墨香,在一杯香茗的陪伴下,悠然欣赏,趣味其中。书房里好书一排排,看着也养眼。从作者的角度,经济利益上纸质图书收益高,当然是其首选。同时由于比较直观,也有了视觉欣赏上的满足。
新闻出版总署进行的阅读调查显示,阅读传统出版物的人数在以每年12%的速度下降,而阅读新媒体的人数则以30%的速度在增长,特别在年轻人和知识分子人群表现尤为明显,而他们正是我们媒体市场未来消费的主力。
时尚传统入室登堂,如何选择自己掂量。这是一种自然法则。但如果好书老是滞后数字化,势必影响喜欢数字化阅读的群体,不利于文化的传播。何况,数字化图书还有容量大、便携带、节能环保的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