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军”缺兵少粮,生存举步维艰,却要面对多达数倍的“杂牌军”的“围剿”。
由于进入者暴增,团购网站被媒体戏称为正经历“百团大战”。
乱象丛生
团购网站的兴起始于美国网站Groupon.com。这家成立于2008年11月的公司,半年后就实现了盈亏平衡,在得到两轮总计超过1.5亿美元的融资后,Groupon.com目前已经覆盖美国100个城市,注册用户达300万人,预计今年的全年收入将超过5000万美元。
中国团购网站的“萌芽”出现在今年年初,包括美团网、拉手网等在内的数家团购网站相继上线。在业界纷纷讨论中国团购网站盈利模式之时,4月份,记者发现已经出现了团购网站导航。这家名为“团购之家”的导航网站当时链接的团购网站就已超过100家。
本报记者近日联系到“团购之家”的站长王先生,在将近一个小时的谈话中,王站长一直在憧憬和无奈中纠结。
“目前跟我们接触的团购网站有150多家,初步估计,国内现有团购网站超过300家。”王站长表示,“整个市场非常乱,真正在做团购的没几家,将近80%的团购网站没有自己的线下运营团队,与其说是团购网站,不如说是B2C电子商务网站。”
记者通过“团购之家tuotuo.net”跟踪了大部分中小团购网站。在现有的162家网站中,像踩团网、网团网这样的“团字辈”占据了半壁江山。一些小网站不仅名字相近,而且网页版式几乎一模一样,完全克隆Groupon。
记者还发现,几家较有知名度的团购网站现在已经能做到每天推出一种商品,并且基本脱销,这些商品多是围绕本地的吃喝玩乐;而大部分小网站客户较少,经常无法完成交易,它们会同时推出几种商品,这些商品基本没有地域标签,其模式更像淘宝的“秒杀”。
由于Groupon模式的团购网站所销售的大部分商品需要客户去实体店体验,这就有了一个很好的互动空间。美团网就和大众点评网合作,引入了很多客户参与体验,使得商品信息较为透明。但小网站缺少互动环节,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
“团购网站的本质并不是单纯卖商品,更关键的是后续服务。如果仅卖商品,跟B2C有什么区别?”王站长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