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代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
“整合营销”概念在中国市场并不陌生,但真正能弄懂并成功运用的企业并不多见,相比咱们的“本山大叔”更是相形见拙。其实这么多年来,赵本山并没有做“一枝独秀”(尽管他已经非常出色),更未孤军奋战;他膝下弟子可谓各有千秋,在他周围相得益彰,使得本山传媒如日中天,搞得红红火火。
能有如此景象,是“本山大叔”他营销搞得好,懂得“整合”。
其实企业自身的资源往往是有限的,但如果不能有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品牌价值集中化,那么企业的品牌力量显而易见是很薄弱的。
下面让我们分享下本山大叔在这方面又是如何做的。
一、整合“人才”资源
在赵本山心目中他非常清楚仅凭自己一人之能,是很难将“东北二人转”文化产业发扬到一定的广度与高度的;与其孤军作战,何不将众多不乏优秀的民间二人转艺人纳入旗下。在赵本山的众多弟子中,多者并非拜“本山大叔”为师之后才学习二人转的,而是未加入“本山大营”之前就在一定的“区域市场”小有名气了;如辽宁黑山的王小宝(现任辽宁民间艺术团副团长),黑龙江嫩县的王小利,吉林蛟河市的刘小光,辽宁开原的小沈阳,包括蔡维利、王小虎等;这些虎将拜入本山门下都为其增辉不少。当然我们更要佩服“本山大叔”的整合手段,一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品牌地位,更让他及时发现并吸收了不少的优秀二人转年轻人才;像其高徒王小宝,王小莉都曾荣获过此次大赛的金奖。
不断地人才整合,使得众徒能团结在“本山大叔”周围,实质上是壮大了“本山传媒”的核心力量,这是赵本山将艺术产业化的强大基石。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和挖掘优秀的艺术人才,壮大民间艺术的后备队伍,赵本山还于2003年5月与辽宁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共同创办了“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2004年9月,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如期开学,设民间艺术、影视表演、导演和文学艺术4个专业。经过几年多的发展,本山艺术学院已成为东北地区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同时成为“本山传媒”重要的人才储备基地。
从我们企业的角度讲,要强化企业的竞争力,要做好整合营销,而人才的整合才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但多者忽略了这一点,没有让人才充分集中并优势化利用,更没有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储备机制,中国职业经理人多则三五年已经成为行业中的一个怪圈。
二、整合“品牌”资源
光靠“赵本山”这个主品牌是不行的,也很单一;所以“本山大叔”毫不吝惜地要推出自己的“子品牌”;他深知“只有品牌多了,本山传媒才能壮大”。把更多的“子品牌”整合在一起,是“本山大叔”最睿智的一面;从2005年让徒弟蔡维利、王小虎在春晚小品《功夫》中扮演“小忽悠”的双双登场,到陆续让小沈阳、王小利在央视春晚的高调亮相,其意明显,“本山大叔”要推出一个又一个的子品牌;小沈阳的一夜火爆,王小利的迅速走红,及旗下弟子的纷纷崭露头角,都充分显示出赵本山的“子品牌”战略是正确的,他们不仅为“本山大叔”脸上长了光,更为“本山传媒”挣了钱,可谓两全其美,何不乐哉!
但看看我们企业的不少子品牌又有几个是成功的呢,不是过多的子品牌削弱的母品牌的形象,就是母品牌抹杀了子品牌的功劳,多者昙花一现,成功者甚少,所以“本山大叔”的品牌整合功夫,我们的企业家还得多学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