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随着网络交流工具的不断涌现与广泛应用,正实现着信息源、媒介、受众的“三位一体”,加速了信息的快速交流和传递,使得新闻信息的来源更加丰富,传播渠道更加多样,信息覆盖面更加宽广。这就是新传播时代的数字化形态。
新传播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跨媒体,用户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跨地域、跨时间的交流和沟通,它的最大特点是交互性。新传播时代其实就是一个跨媒体时代,数字化极大地丰富了受众的选择,各种媒体在交叉中产生了新的传播。
随着媒体形态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之一的报纸,也需转型,以适应新传播时代对纸媒市场的变化需求,在拥抱新技术、新媒体,在报网融合中进行有机整合,在与新媒体的互动中实现“引领”,才能彰显传统媒体的品牌影响力。
适应阅读市场变化的需要,在报网互动融合中转型,体现与网民共振的贴近
当网络以颠覆性的姿态逼近传统媒体,每个读者都可以自主生产内容、发布内容的时候,报网的互动,就不仅仅是一种可能,而是一种需要,甚至是一种必须。这不仅可以很好利用网络的信息资源,同时可以与网民共振,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报网互动就是共振的表现之一,它指的是报纸与网络相互借力,网络吸取报纸的内容和资源,报纸借助网络的渠道和平台,两者相互作用,以扩展传播覆盖地域、扩大受众群体、提高报网用户的效益。很显然,在报网互动过程中,报纸和网络媒体互相借力,提升着报纸和网络两种媒介的传播效果。
作为纸媒,在互动中第一实现的就是“我”就在你们中间。这时,所有网络传播的渠道,不论是短信、论坛、QQ,还是博客、视频等等都可以作为纸媒的信息渠道,丰富自身的新闻源,从中发掘新闻价值。网民的身边线索、闪光的思想、精彩的语言等等在网上互动之后,经整合、融入,成为记者笔下的文章,再现于纸媒。现在不少报纸开辟的“滚动新闻”、“民生微博”等都属于这类互动后的产物。当网民又成了纸媒的读者,看到自己的身影、声音又在报上重现时,心自然又会回到纸媒,这样,网络就成了我们贴近读者的渠道之一了。
网络的传播除了具有跨越时空的交互性外,还有它的无限性,因此这就为信息的N次传播提供了可能,而纸媒在互动过程中,就应该有所担当,在它的N次传播中,借助纸媒强大的人才实力,形成自己的舆论场,最后实现在传播中胜出。在新传播时代,靠一篇文章、一篇报道、一张图片就能称雄舆论场的现象已经成为历史,你做的报道只有在一次、二次或N次传播中与新媒体的海量资讯不断进行有机整合,引领舆论,才能彰显了你媒体的价值。如《浙中新报》在全国都有影响的“周老虎事件”报道中,抓住“虎画”出自浙江义乌的新闻关联点,连续发了20多篇稿子,有消息、特写、连续报道、评论等,受到读者和网民的肯定。
在新传播时代,每个人都能成为内容生产商的时候,体验与认同成了网络内容提供者的一种快感之源,纸媒也就应当在互动中,为读者提供这种体验的快感。如《浙中新报》所推出的“E动八楼”版面,用“Q联你我 网转天下”作为联系词,开辟了“雷新闻”、“炫照片”、“民声微博”、“民生帮帮堂”等栏目,与网民互动,在互动中也改变着新闻的叙述方式。纸媒上更多出现的简洁、形象、直指人心的报道,让网民倍感亲切,从而实现着纸媒与读者间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品牌认同的功能。
总之,报网互动中,我们与网民在一起,网民也成为我们中的一员,这为我们进一步提高纸媒的贴近性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互动就成了我们新闻的有源之水,有根之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