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产业这个词是美国人的发明。1990年,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发布了第一份美国版权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报告中首次提出“版权产业”的概念:凡参与版权交易活动的产业或直接从版权交易活动中获得收入的产业或机构皆列入版权产业,包括核心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边缘版权产业和版权关联产业。借助这份报告,该联盟所有成员就此上升为对美国经济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的产业部门。20年里12份美国版权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总结了1977年以来美国版权产业发展历程,着重强调了版权产业对美国经济的重要贡献,得出的结论可以概括为:美国必须对内加强版权保护,以鼓励创新、促进合理竞争,在版权产业内部维护合理的利益共享模式;对外则必须采取高压政策,以保护美国版权产业整体利益。
美国人对版权产业的认知代表着美国对“版权本质”的认知。作为世界上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利益”是美国各种制度的永恒关注点——法律制度不过是为其利益服务的工具。直到20世纪初仍被欧洲人唾骂的盗版国,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在国力得到提升后,由于版权经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美国迅速转身成为版权制度的忠实捍卫者,这种态度大转变的背后,不外乎“利益”两字。
而中国版权产业的未来,面临的是同样的问题:如何寻找到合理的利益共享模式,并在国际版权市场上确保中国利益。
我们首先要有清醒的认识,中国的版权产业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作为版权产业核心的创作资源仍是稀缺资源;侵权盗版现象仍然四处可见,甚至如百度一样的知名企业也在堂而皇之地践踏创作、漠视版权;一些消费者仍然乐此不疲地消费着各种形式的盗版产品;我们的企业在国际版权贸易中仍处于劣势地位,屡遭陷阱;版权产业链条仍不完整,上下游之间的利益分割失衡,利益合理分配的模式尚未形成。中国版权产业的未来要靠各方共同努力。
在版权国际事务的处理方面,中国的版权产业应当和政府紧密配合,使中国在国际版权舞台上成为自主的一员。我们必须熟知并能熟练运用国际规则、直至积极参与并影响国际新规则的制定。美国历史上就版权问题对欧洲国家采取的漠视态度,于现今之中国已无法照搬,“保护版权才能参与世界市场”的基本游戏规则已经写进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协议。但是,中国在新技术市场应用方面积累的领先经验,给了中国版权产业与世界平等对话的机会,在各国面对新技术的共同迷惘状态中,中国必须抓住机会,找准自身利益所在,绝不放弃在国际版权新规则制订过程中的话语权,争取获得主导权。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