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化前景
“不要因为爱上一个想法而当创业者,要因为热衷于运营一家公司而当创业者。”Paypal创始人Max Levchin 的这句告诫,用在团购上再恰当不过。团购创业成功往往要靠执行力,而不只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模仿的点子。
缺乏创新,几乎是业界对于中国团购网站一致的看法。“中国的团购网站是没有创新的,很大程度上,大家拼的是一种执行的能力。”华兴资本CEO包凡如是说。陈寿送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中国团购网站创新点很少,大部分都是简单的复制Groupon的平台以及服务模式,创新点更多的只是在品类和营销方式上,模式本身基本无创新。”
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的红海竞争,导致商家和用户都无法形成足够的粘性,这无疑为团购网站的未来蒙上一层阴影。《互联网周刊》在走访多家团购网站负责人时,他们也表达了相似的困惑——尽管目前团购网站都在积极探索自己的创新之道,但想要靠创新树起行业门槛,仍需时日。
在包凡看来,团购网站一大硬伤在于,“大部分团购网站覆盖的行业范围较广,从餐厅打折券、家居建材到汽车等,大多数团购网站几乎能覆盖所有的商品和服务”。对于独立团购网站而言,如果没有较强的销售、推广能力,未来将很难与门户、社区类团购网站竞争。此外,团购网站质量的良莠不齐、团购网相关标准的不健全以及售后服务等各种问题,也将阻碍团购健康长久的发展。
在一片红海的拼杀中,团购网站在全国范围的扩张速度,被视作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然而,如何避免盲目的扩张,如何扎实地立足本地化市场,保证优质的本地化服务做精做深,确保用户的满意度,仍需要扎实的运营基础和时间的沉淀。
仍有不少商户和团购网站,一味沉浸在不断攀升的团购纪录中,却不知这种观念更容易带领他们走入误区。在极低的折扣诱惑下,网友的消费热情往往超出商家的预想,成千上万的大单不时出现在团购页面:某影院凭借团购成功获得十几万的订单,某足疗店一夜之间增加几万用户的养生服务,某特色餐馆以极低的折扣吸引上千用户就餐……在追求订单规模的同时,更需要团购网站和商家考虑的,是自己所能承受的接待能力是否匹配。如果伤害到用户体验,这种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
洗牌在即
毫无疑问,在这场模仿大潮中,未来真正能笑到最后的,可能只是极少数——团购网站已经进入洗牌期,必然有一批团购网站化作泡沫,最终倒闭。
此前,创新工场CEO李开复曾泼出冷水:“1000家团购血拼后会剩下约10家有规模、能盈利的网站。”这也代表了业界的普遍观点:未来1-2年内大部分的团购网站将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在采访中,陈寿送认为,全国性的大的团购网站将在5家之内,每个细分市场仍然能够支撑几家网站的发展。其中,大型团购网站需要通过融资快速的树立领先优势,获取用户和商户的积累之后,快速创新,巩固核心优势;而中小团购网站要积极的进行细分市场的耕耘,创新是生存的第一要素。
留给中小团购网站的生存空间,已经变得越来越小,而趋于理性的风投,或将更加关注垂直团购而非全能选手。“未来,像化妆品、家居建材等专注某个细分行业或某些领域的团购网站将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但覆盖的消费群体不能太过狭窄。”包凡如是判断,但他同时强调,风投更看重那些拥有原创商业模式的团购网站,这种管理团队的创造能力值得投资。
在追求规模化的同时,引发资金链断裂、管理、服务脱节差等问题,是电子商务老生常谈的话题。毕竟,团购网站的成败,绝不仅仅在于能否团出一个个让消费者“兴奋”的单子。项目、商家、价格是一方面,服务质量等软实力同样重要。团购网站的服务质量的高低,是否能创造最极致的用户体验、增加用户粘性,都是对团购网站能否决胜未来的重要考验。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