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酝酿长达6年之久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终于发放,当日,央行对之前经过严格审查的电子支付企业悉数发放了“支付业务许可证”,俗称“支付牌照”。其中,中国银联、支付宝、易宝支付等企业成为首批获牌企业。自2010年6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对外公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和细则以来,电子支付企业均积极提交材料申请牌照,央行通过资料审查和现场考察的方式,决定发放首批许可证。其他企业将会陆续发放,许可证的整体数量将不受限制。
支付牌照的发放使我国金融行业的支付体系将会更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国内的第三方支付组织初具规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未来的扩展方向,对于第三方支付组织支付业务许可证的发放,将有利于行业的规范发展,也有利于我国金融支付体系的完整性建设,使其成为我国金融服务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支付体系中心主任、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院张宽海博士表示,支付牌照的发放是电子支付被纳入监管体系,这是历史的必然,规范经营、风险控制和交易安全等成为行业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他指出,支付体系是为社会提供支付清结算服务的金融基础体系,它支撑社会经济活动中资金的转移和流动。未来,电子支付领域将呈现出由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电信运营商等更多主体参与建设支付体系的局面,我国金融服务体系也随之逐步完善。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获牌之后第三方支付企业将被允许开展更多类型的业务。首批获得牌照的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电子支付平台——易宝支付(北京通融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唐彬表示,作为率先在市场内开创行业支付,并提供完整支付解决方案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牌照是易宝支付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据了解,易宝支付此次获得许可的业务类型包括货币兑换、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和银行卡收单等。
无疑,牌照的发放意味着电子支付行业的最终正名,成为金融服务业颇具创新性的有机组成部分。随之而来的是,获得牌照的企业将同各个商业银行一起,获得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平起平坐的地位,也有效降低了业务经营成本,从而获得先发优势,推动电子支付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几年来,B2C电子商务、传统行业电子化等给电子支付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国内第三方支付应用的渗透率在2005年以后的急速上升,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定位也从简单的资金结算平台,发展到连接产业链各环节和行业上下游的多元化的资源整合平台。
易观国际发布的2010年网上支付行业报告显示,销售规模较2009年实现超过90%以上增长,在线支付仍然是增长较快的渠道之一。2010年上半年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达到4546亿元,环比增长33%,比上年同期增长89%。据易观预测,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年底前将轻松突破一万亿元,2012年中国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规模可望达到1.6万亿元,在线支付规模持续保持增长。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电子支付行业尽管整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但竞争已经非常激烈,未获牌企业将承受巨大的压力。首批得到牌照的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等企业占据了电子支付行业80%的市场份额,随着首批牌照的发放,多家企业已跻身“第一阵营”,呈现出寡头效应。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分析,《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和细则出台前后,央行曾表示,牌照的发放将不受数量限制,但从首批获得牌照的企业来看,央行更加看重电子支付企业包括经营水平、盈利能力、治理结构、风险防范等在内的“系统重要性”。未来一年的电子支付行业将面临放量增长,同时,在截至2011年9月1日的大限之内,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有可能引发兼并整合。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首批牌照的发放,电子支付企业都将深入细分市场,积极开创新业务和新模式,在某种程度上,领先者凭借其品牌与创新优势,在迅速拉开距离”。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从目前的态势来看,随着支付牌照的发放和充分的竞争,可以预见的是,支付企业将出现强者恒强的局面。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