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是海尔、巷尾是格力、中间还有个美的,在家电制造企业高举品牌的旗帜、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县镇攻城略地开设专卖店的今天,上述情景已是现实。然而,谁才能真正扎根,稳居市场?最终拍板定论的是消费者,他们说好才是真的好。而江山的拿下,那还得靠成千上万个商家的努力。
消费者:
专卖店的价格相对实在
新兴的农资经营户邓先生最近在某家电品牌专卖店买了一台液晶电视,观看效果相当不错。不过,从比较到最终拍板,邓先生可是费了一番周折。他特意让朋友了解过肇庆市区的价钱,结果本地要贵大概一、两百元。但精明的邓先生还是没有舍近求远,“差价和路费相抵,没必要啦”。
经过此番“异地较量”,邓先生对专卖店又多了份认同“专卖店的价格不乱来。”的确,尽管如今家电销售渠道是百花齐放,然而,看似透明的市场价格,在很多时候却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前段时间,河源的罗先生咨询南方农村报记者两款家电下乡冰箱和洗衣机的限价,他怀疑镇上一家综合卖场虚标高价,结果正如其所料。愤怒之余,罗先生决定“以后都不去他那里买了。”
除了价格,服务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怀集冷坑镇的李先生认为,专卖店应该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产品质量。可惜他看中的品牌的专卖店在县城,由于担心售后维修慢,他只能舍弃心水品牌。云安南盛镇的莫先生还考虑到送货的问题,如果专卖店在镇上开的话,物流费用和速度的问题应该得到改善。
企业:
开专卖店弥补市场空白
消费者对专卖店的感受和认识,恰恰是厂家在建设专卖店过程中有意而为的结果。事实上,不少家电制造企业在自建渠道时,并没有大声叫板卖场,尤其是对全国连锁。企业在接受采访时,一般只是谨慎地形容专卖店为重要渠道而非主要,而专卖店的开拓往往也避开了和连锁卖场的正面交锋。
基于成本的考虑,连锁卖场的店面难以在城市的郊区、经济规模相对小的县镇推进,企业开设专卖店的足迹刚好弥补这一市场空白。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著名家电产经评论家洪仕斌认为,专卖店的首要优势是购买便利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农村消费者对乡镇、甚至县城商家售卖的家电并不信任,一是认为价格贵,二是感觉质量不好,因此,有条件的消费者不惜长途跋涉到市区乃至到广州购物。
商家:
专卖店要入乡随俗
记者走访多地县镇专卖店发现,不少商家都有其独到的待客和服务之道。在不少县镇专卖店里,除了统一的门面、精致的装修外,一张茶几、几张椅子成了必备之物。顾客看久了,店员便招呼其坐下,再奉上一杯茶,操着家乡话攀谈起来。
清新禾云镇的甘先生两夫妻今年开始尝试涉足专卖,最大的转变是财务管理更加规范,而招待顾客,两夫妻仍然延续了此前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在采访过程中,刚好碰到一位顾客要求尽快修理好脱水机,甘先生随即表示尽量在当天修好,不行就送一台周转机过去让顾客临时用着。
“通俗地讲,老板首先要会做人。”洪仕斌认为,经营乡镇市场是一种关系营销。专卖店固然对店铺形象有提升作用,但消费者是否买专卖店的产品更看老板的个人魅力和人际关系。
乡镇经营除了要做好服务,更需要入乡随俗的活动。洪仕斌表示,商家可以借赶集、过节等时机举行抽奖、玩游戏等活动,聚集人气,采取农村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促销方式也是销售成功的关键。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