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电商的兴起有其合理性。和很多“前互联网时代”的传统行业一样,法律行业的自动化和网络化程度很低,效率颇为低下。通过引入互联网,电商网站的确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从而以低价向网民提供法律服务。
但是,电商网站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和一般行业不同,各国的法律都规定法律服务需要律师资格才可以从事,无律师资格而提供有偿法律服务是一种犯罪(非法执业)。Legalzoom在美国多个州遭到了起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是Legalzoom迟迟没有完成IPO的一个主要障碍。狭隘的定义“法律服务”,电商类网站有可能将其主要涉及文件处理的非诉讼业务排除在法定的律师服务之外,以规避非法执业这一风险,但诉讼这样的核心法律服务,电商类网站就无法参与了。
国内的法律电商通过将其承接的业务外包给律师来降低非法执业的风险。但是,很多律师并不甘心沦为法律电商的“包身工”–不少律师已经表达了对法律电商低价竞争的不满。 同时,法律电商的用户是不是只关注价格,而不关心为他提供法律服务的是一位有经验的合伙人律师还是初出茅庐的法律助理,还值得探究。
Legalzoom之所以能够提高法律服务的效率、降低用户花费,最主要的原因是通过网页引导用户自行DIY处理法律文件,从而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在美国,律师的人工成本通常每小时数百美金)。但是,这一用户自行DIY环节目前在国内法律电商中还无法盛行,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是技术还不够成熟,也可能是在中国的国情下大部分网民还不具备DIY法律文件的能力。不管何种原因,国内法律电商的利润来源目前还是主要基于压低律师的报酬,而不是在提高生产效率上。
另外,这些法律电商也开展一些推荐律师的广告业务,但由于他们自身也在提供法律服务,这使得网站和他的广告主处在一个共同竞争的尴尬境地。
三、垂直搜索类
行业的垂直搜索平台是近年来互联网的一个重要趋势,在很多行业也产生了成功的案例,例如旅游行业的去哪儿网、房地产行业的安居客以及最近刚完成B轮融资的金融服务业的融360。
目前,国内明确定位为法律服务行业的垂直搜索网站有即将上线的法斗士网。 该网站通过垂直搜索技术将用户的法律服务需求和律师的服务项目及报价精确匹配,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帮助用户找到高性价比的律师,同时也帮助律师找到有付费意愿的高匹配潜在客户。
尽管互联网上的成长速度有时是惊人的,但法律服务业的触网确实还处在幼年期。行业门户、法律电商和垂直搜索也都刚刚兴起,能否成功还很难预见。很有可能会涌现出新的模式,这些现有的CYE模式也可能在竞争中共生共存,如同新浪和百度、京东和天猫、去哪儿和携程一样。前景很朦胧,也正是这样带来了想象的空间。基本可以确认的是互联网法律网站正在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