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外资银行如渣打、花旗等,相关产品的准入仅是有稳定收入、收入在 3000元或4000元以上即可。虽然对于客户工作的地点有所要求,普遍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但基本上最多可无抵押贷款50万元。相比之下,中资银行的准入条件略显苛刻。而如渣打银行推出的“现贷派”的贷款产品,在指定时间内申请办理,还可享受利率8.8 折的优惠政策。
但业内专家坦言,虽然外资银行无抵押贷款看上去相当“慷慨”,但实际上部分银行暗藏玄机。“一些银行虽然准入条件并不算高,但实际上如果仅是准入标准的话,恐怕也贷不出多少钱来。”这位专家表示,而且一些外资银行高额的手续费和管理费,让不少看似光鲜美好的产品黯然失色。
前景预测:主流仍靠信用卡
为何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会有如此天壤之别?而这种无抵押的贷款方式是否会成为贷款主菜?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赵庆明表示,实际上外资银行在信贷管理能力上确实强于中资银行,但由于个人无担保贷款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贷款的风险,相对于同样用于消费的信用卡而言,贷款金额更多,贷款人存在的不确定性更大。所以无需担保的贷款发展仍是以信用卡业务为主。
实际上,在国外信用体系十分完善的机制下,个人无担保贷款的业务也并非十分繁荣。赵庆明介绍,实际上,这种业务主要是给银行的优质或贵宾客户使用的,他们在银行中有一定的信用积累和财富的积累,而他们的贷款对于银行而言,风险相对较小。
“而中资银行之所以推出此项业务,也是学习外资银行的做法,也就是说,各家银行对个人信贷业务在战略上的重视。”但赵庆明坦言,中资银行目前在实际操作层面却仍然不够。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