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121项专利的“穷光蛋”
占中国专利一半以上申请量的民间专利发明人中的大多数,却身陷不可思议的困境之中
与“发明大王”任文林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一身朴素、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任文林始终面带微笑,就连在法庭上与被告上海大众汽车唇枪舌剑、被审判长数次打断申诉时,他也没有过分激动的表现。
当记者与任文林面对面时,他手里还抱着厚厚一叠文件。有专利发明证书,还有一大叠近年来媒体对他报道的剪报,他小心翼翼地一张一张给记者翻看,然后仔细地收装。他坦陈,“除了我发明的专利这些无形资产之外,我身无分文。”
任文林的窘迫与清贫,来自于对发明的痴迷。在当今中国,任文林们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从1985年4月到2006年3月,中国共受理专利申请287.6679万件,非职务发明为150.297万件,占52.2%;但这些占到中国专利一半以上申请量的民间专利发明人中的大多数,却身陷不可思议的困境之中。2004年7月,吉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了一组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在吉林省780名专利发明人中,竟有700余名没有从专利中获得过经济利益;5000位发明人中,有近3500人债台高筑。
任文林:发明就像“黑洞”
从1992年起,被称为“发明大王”的任文林共申请了121项专利,获得国家授权的有40余项,在40项授权专利中,有3项是发明专利,这是国家授权专利中的最高级别。他是湖北省申请专利和拥有专利最多的人。他的专利以锁见长,在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多家单位曾经发起的数次“锁王挑战赛”中,至今没有人能打开任文林的锁,他由是被尊称为“锁王”。
《中国发明与专利》2004年第10期上,刊登了“1999年至2004年8月专利累计量排名前20名的国内申请人”,在国际知识产权分类B60中,任文林排名第13位,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18位。
与这一常人无法触及的“光环”恰成鲜明对比的是任文林不能被常人理解的生活状态。
从1992年正式全职做发明人至今,任文林已经在发明上投入了一两百万元。2000年,由于实在难以忍受这种漂泊不定、入不敷出的生活,妻子离开了他,孩子的抚养权也判给了母亲。由于任文林只埋头搞发明,早已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又加上时常在全国到处跑,不但孩子每月200元的抚养费难以为继,连自己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证。万般无奈之下,2001年9月,他向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申请了“失业救济金”,过起了靠吃失业救济搞发明的生活。
他扯着身上那件略显宽大的白色短袖衫笑说,“这是别人送给我的,没什么不好,不花钱还能穿名牌。”又扯了一下淡青色的裤子,那是10年前流行的混纺布料,现在街上已经很难见到了,“这裤子是我自己的。”
说到吃饭这个谁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任文林颇有“心得”。“夏天做米饭容易坏掉,我有个好办法:把米在锅里炒到快焦了的时候,加上水煮,这样煮好的饭几天都不会坏掉;把青菜在锅里翻炒,然后加上面粉,炒成‘面疙瘩’,这是我们农村的吃法,这样炒出来的菜也可以吃好多天。”
他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我现在很贫困,欠外债三四十万元。5月30日,我刚刚从一个老乡那里又借了一万元。”即使负债累累,他还是很乐观,“欠的这些钱对我来说是个大数目也是小数目,如果我的发明可以转化成商品,还钱就很容易了;如果一直是现在的状态,那这笔钱就是天文数字了。”
任文林的父亲是位木匠,十几岁的任文林因为一天就能做出一张八仙桌而被乡邻赞为“神童”;1978年高考的时候,初中没有毕业的他考了全县第一名;时至1990年,靠做外贸生意他已经成为了令人艳羡的“万元户”。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任文林走上了发明之路。
“‘发明’就像一个‘黑洞’,一进去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任文林的神情显得很痴迷,“发明有无穷的容量,任何行业都有顶峰、有尽头,但是做发明不同,无论你有多大的潜力都可以尽情的发挥出来,根本没有做到头的时候。”
1996年,任文林申请了《高保险叶片门锁及其制造方法与应用》和《防盗门锁》等几项发明专利,现已在市场上广泛应用。“那时候我就说过,10年后在任何一个省会级城市内,走到任何一点、以一公里为半径的区域内肯定可以找到我的发明。现在我做到了!”他语气中不无骄傲,“我发明的自动门锁就是我的名片!”据专家粗略估计,仅任文林发明防盗门锁系列就在全国产生近100个亿的产值,年利润近几个亿。然而,任文林却未从中得到任何实质好处。在别人赚得盆满钵溢的时候,他却走向了无止境、充满艰辛的维权之路。
“从1992年我专职做发明人到现在,为了维权打了至少40多起官司,几乎没有赢过,即使官司打赢了也拿不到钱。”
在任文林告上海大众汽车专利侵权案的一审判决书中,本刊记者看到:由于败诉。任文林被判定支付案件受理费和鉴定费共64035元,这对每个月只有1
00多元“救济金”的任文林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可是任文林很“得意”地说,因为有失业证明,他可以申请不负担这个费用。“如果不是这样,我哪里敢打官司,输都输不起!”
“侵权的厂家太多了,我没有时间也不想去打官司,但是发明需要资金,也需要社会支持,打官司是迫不得已。我只是想回到实验室,回去做发明。”任文林语气无奈。
虽然发明之路如此坎坷,但是,任文林还是无法放弃。“我的一位朋友经常劝我去他的公司,一个月给我几千块钱,几年后我就可以自己出去自立门户了。武汉市知识产权局曾将一个美国人介绍给我,他每次见我都会给我钱,最多一次给了5000美金,他曾经要带我去美国,但条件是要我放弃国内的专利。我也会经常动心,毕竟现在的条件真的很艰苦。可是,真的舍弃不了。”
14年的光阴、精力与金钱的付出,换来的只是婚姻失败、妻离子散、几十万的债务和几纸专利,付出与收获失衡的任文林靠什么支持自己的信念?
任文林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到一个很大的锁厂去推销技术,不知道他是谁的该厂负责人说,“你这个技术算什么,任文林的技术才是最厉害的。”
“当别人不知道你是谁却还这样说的时候,那是什么心情,那是怎样的享受?”
笑得很大声的任文林脸上满是激动的红晕,声音也大了几倍。“吃饭、睡觉那是最平常的物质享受,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不是人人都能体会得到的。就像是一座瑰丽、奇伟的山峰,只有我能看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