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大地院线追求的与其说是3D,不如说是承接各种大规模有组织观看的娱乐活动。这倒确实符合其“二三线城市社区娱乐中心”的定位。
除了成本过高,收费模式与原有电影收费体系格格不入之外,3D世界杯的另一个致命的命门便是:它花费重金追求的特效,真是球迷热衷的核心价值吗?
让我们退回来考虑3D世界杯转播能够为观影人群带来什么。黄健翔在目前正火的一档评球栏目中说,对于那些不懂球的人,看8D也没用。他一语道出了此次3D世界杯转播目标观众群体指向不明的现状。究竟谁是愿意花钱进影院看3D世界杯转播的人?
如果扣除了意在尝鲜的伪球迷,真正的球迷能够满足于影院为他们提供的体验吗?《时代周刊》记者在观看了3D世界杯转播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对于一场球赛而言,标清(SD)、高清(HD)和3D所带来的心跳并无不同。他认为此次转播的摄制团队显然未能充分发挥3D技术的优势——竟使得一个无心拍到的球场边气球升空的镜头成为他全场印象最深的镜头。
这正和此前香港导演彭浩翔在抨击“伪3D”时所表露的观点异曲同工:一部烂电影,加上3D,仍旧是一部烂的3D电影。而世界杯球赛各场次之间精彩程度呈现参差之态,只有7组机位14架两两并列摄影机的3D摄制设备也无法提供适合IMAX屏幕播放的360度全景景观。
何况,对于3D世界杯转播而言,客户体验的主题应当如同宣传语中强调的“在家门口看现场”。这种对于“现场”的诉求不仅仅囊括了技术上的高清晰、立体感、如同置身在Cye.com.cn场球员之间,同样也包括了传统看球场合所能提供的充分彰显个性的机会以及“与同好共悲喜”的感受。而面对这样的需求,影院实难满足。
首先,影院本身的性质很难为世界杯提供足以引爆流行的环境和氛围。一直以来,现场、家中、酒吧和麦当劳等快餐厅才是球迷看球的主要据点。它们所提供的“群起而围观”的随性自由、可呐喊可光膀子喝啤酒的气氛远非影院可比。要一个惯于制造掌声、泪水、私密、浪漫等以温馨为主调的影院场所在十几天时间之内化身为能够容忍尖叫、喝倒彩、酒精饮料以及突发性暴烈冲突的场所,显然不仅仅是多发几根荧光棒、多招几个保安所能办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