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杭州一家杂志社工作的陈先生,把到期兑现的20万元信托资金外加1万多元的收益,一古脑儿都打入了证券账户,准备在合适的时候买些股票基金。
据记者昨天从我省多家银行和证券公司了解到,刚刚过去的半年里,大部分市民对理财结构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证券的投资比重增加,国债投资和人民币理财稳中有降,信托投资收缩了,金市吸引了银行贵宾客户的“大笔重金”。分析表明,上半年,投资股票、基金、黄金的投资者成为大赢家。
买股票:两个月账面收益15%
一向以激进投资自称的陈先生,原是杭州一家贸易公司的主管,2000年前就开始炒股。前几年,股票低迷,陈先生逐渐收缩股市投入,至去年上半年,他的证券账户里可用现金加上股票市值不过6000多元,这几年工资性收入加上从股市里撤出的资金,大部分投到房产上,除了一套自住房产外,陈先生还买了两套房子,一套是城西的新房,120平方米;另一套在南肖埠,8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今年4月份,陈先生把城西的新房出手了,净赚43万元钱,全部投入股市。至此,陈先生投资股市的资金占了他家里金融资产的4成以上(不算房产),到6月底,他所买股票至少为他带来了15%左右的账面收益。
金通证券钱向劲介绍,今年上半年,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股市中最大的问题,使得外围资金大量涌入股市,新股民开户激增,老股民加大投入。一些激进型的股民在股市投入的资金(包括打新股的钱),高达80%左右;一般股民的股票投资资产比例已达到家庭金融资产的20%左右。
理财专家表示,今年下半年至明年,股市整体趋势仍向好,并将通过快速调整化解累积涨幅过大的风险,家庭投资股市资金的比例还将增加。
提示:股市收益高,但风险也很大,过去的5年里,曾经套牢了无数股民,尽管今年行情上涨,但投资者还得有风险意识,不要盲目追涨,仓位不宜过重。
投资基金:一不小心赚了20万
在一家民企工作的李先生,对自己的投资风险总结为“兼顾稳健收益”。5年前,当大多数市民还不知道基金为何物时,他就将10万元投在基金上,占其家庭投资总额的40%。在今年以前,李先生坦言基金为他带来的收益不高。很长时间基金收益甚至不如银行定期储蓄,这让李先生非常懊恼。不过,今年以来,李先生时来运转,年初有一笔闲置资金30万元放在农行,客户经理向他推荐大成精选、景顺长城等3只股票型基金。没想到,歪打正着,短短半年,这3只基金为他带来了60%的收益,加上李先生原来的投入,今年上半年李先生净赚20多万元。
理财专家表示,今年上半年,由于股市回暖,基金的年收益率达到50%~60%。原来对基金不感兴趣的家庭,也越来越认可这种专家理财的方式,目前全国的基金规模达到5000多亿元。虽然现在基金占家庭投资总额的比例仍然偏小,但基金属于中长期投资,不像股票那般大起大落。因为有前期的财富效应,理财专家预测,居民在基金的投资上将增加比重。
提示:今年上半年的基金行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基金投资,切不可急功近利,需要有长期投资的准备;此外,基金仍然存在风险,对于抵御风险能力不强的投资者来说,买货币型基金或债券型基金也许更合适。
炒黄金:半年收益13%
钟先生是一家私营企业老板,手中有不少闲置资金的他,近几年一直钟情于信托,每年在信托的投资上超过50万元。今年,他没再续投信托,到期兑现的信托,陆续转入了纸黄金投资。幸运的是,今年上半年,一路高歌的黄金价格,使钟先生收益颇丰,投入上百万元,半年收益率达到13%。钟先生表示,等行情走稳后,他还将加大金市投入。
理财专家介绍,今年上半年,金价频频创下新高,5月12日甚至创下26年来的新高,每盎司达到730美元。黄金形势大好,让炒金者赚得“盆满钵满”。专家分析,虽然现在金价已跌至580美元/盎司,但是相对于800美元以上的历史最高价格,还有上涨空间,下半年黄金仍然看涨。
与其他投资渠道不同,炒金投资者很多是银行的贵宾客户,他们无论买单还是卖单,都是大手笔。
提示:黄金去年以来累计涨幅已超过60%,目前处于震荡格局,走势还不明朗,投资者近期应谨慎下单;此外,仓位不要太高,占投资总额的10%~20%足矣。
通讯员 姚晓玉 本报记者 俞萍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