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民生、促和谐,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作为中间阶层,中等收入群体本应是社会的稳定器。然而,畸高的房价透支了很多人半生财富,再加上“短腿”的社保、高强度的工作、子女教育、户籍门槛……国内的所谓“中产”背负着种种生活压力。“房奴”、“车奴”、“卡奴”、“孩奴”……浸透着“中产”的苦恼与无奈,也使建立“橄榄型”社会显得长路漫漫。
近日,记者走进这一群体,触摸到部分“中产者”的真实生活状况。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编者
房子是一座山
买了房子,工资的一半交了房贷,新买的轿车也不能开了。原本还算轻松的生活,完全变了模样。
●北京某风投公司项目经理 周猛
4月,北京某风险投资公司项目经理周猛实在受不了高房价的刺激,狠下心,花150万元在双桥附近买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
房子是1997年建的,外墙灰暗,陈旧不堪;小区不大,在密集的楼群中很不显眼,甚至连像样的保安也没有。周猛顾不上这些,匆匆签下了合同。中介公司业务员在旁边提醒:现在房子一天一个价,现在不买,明天就涨!
为了这套房子,周猛不仅花光了自己和妻子的积蓄,还向亲朋好友借了20万元,从银行贷了100万元,“尽管每月有5000多元的贷款,但好歹算有个家了。”
33岁的周猛毕业于南方某财经大学经济系,1999年回老家山东,在一家老国企当会计。当时的工作安逸、清闲,还结识了同做会计的女友。
清闲之下,周猛却有着一颗“不平静”的心。面对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周猛感到莫名的恐慌:就这样“混”下去,实在有所不甘。2003年,他离开这家企业,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两年后进入北京某风险投资公司,开始了新生活。
谈判、评估、规划……凭自己在国企4年积累的经验和勤奋努力,他很快成为公司骨干,业绩不断提升,收入水平也上了新台阶。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