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的富贵阶层线索
在收藏品市场,衡量增幅的参照系是M2(广义货币量)。如果说CPI是绝对贬值,那么看M2增量就是相对贬值—当然这个比喻要人口增长为零—M2衡量的是新增财富是否能为自己带来财富社会地位的提升。今年CPI是4.4%,M2增量目前的水平是18%左右。而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就是远远超过M2这个数字。而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过去10年,远远跑赢M2的是收藏品。
这么说吧,收藏品的增值本身就是富人财富的一个表现形态,换句话说,收藏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本质上是一场富人的游戏。如果你说,集邮爱好者不也从猴票中获利了?那你的收益与蔡芳祥相比呢?谁是最顶端的获利者呢,谁才是这场游戏的主人呢?这也就是为什么,富人对收藏品越来越热衷。最近某地王在一个收藏品论坛上说,有人说我的喜玛拉雅(他最新的艺术地产)投资了30个亿就担心我赚不了钱,其实,我的收藏品上的收益就远不止这些啦。他还说了一句,“我不附庸风雅,难道我还附庸下流么?”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拨投资做得越出色的人,在收藏品方面也容易所向披靡呢?答案很简单,从一开始,他们的思路就是正确的,这与他们从同行那里掠夺财富的方式是一样的。我想到最近收藏圈里,有几个煤老板买下了十个大瓷,每个大瓷花了100万。理由是,如果我买对一个,我就赚了。但是,谁都不是傻子,谁会将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东西,100万卖给你呢?再说,已经有那么多梦盈率摆在那里,你还去碰一个与梦盈率无关的货色干什么呢?更好笑的是,一个有研究的人去了,说,乾隆景德镇龙窑最高才90cm,这些玩意儿,怎么有100cm高呢?
或许,我们错过了一个最好的收藏时代,所谓最好,就是全民时代。改革开放的30年,挖土机轰轰烈烈,不仅带来了高楼大厦,还带来了泥土里面的文物。京九铁路1990年代施工的时候,经常可以遇见附近有些阿婆,手里提着个篮子—里面装着很多瓷碗,开价30元,你心一横,说5元也能拿下来,其实这些碗都是京九铁路时周边出土的宋代碗,如果运气好遇到官窑烧出来的,放到现在至少好几万。目前呢,我们在坐火车时,追着你买东西的阿婆手里大概只有玻璃珠子了。当代收藏几乎是与改革开放大兴土木同步进行的。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当年那个非市场化时代,什么东西也都是很便宜的,那些画家还会送给你字画。
难怪有人还唱《纯真年代》—“变幻的世界有多美,昨天的爱情像流水”。而现在,我们与收藏品的最近距离接触可能只剩下周杰伦的《青花瓷》—“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