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袁来说,经济环境优越,他并不担心养老金问题,相反,老年身体机能衰退由谁照料,以及一旦生病是否有人护理等是老袁真正关心的问题。
“和亲家结成互助组有一定便利,首先是不存在财产纠纷的问题,因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老人的财产都是给下一代的。如果是亲家,那么我们的财富将来都是一对小夫妻的,产生纠纷的可能性比较小。”老袁告诉记者,“并且亲家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所以我们相互帮忙是个不错的选择。”
老袁说到这里,女儿已经结婚的老张马上提出质疑:“按照我的经验,亲家之间关系还是保持一定距离为妙。儿女是通过爱情结合在一起,但是亲家之间能否合适就是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毕竟来自两个家庭,各自的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真的能和平相处吗?再有,完全有可能你和亲家不在一个城市。”
对此,老袁提出:“我们做好了准备,好的情况是亲家之间背景类似,相处愉快,那么我们就一起娱乐,常常交往;要是不那么合得来,就平时各自生活,一旦生病需要照料的时候结成互助组相互帮忙。”
而一同喝茶的老吴由于和亲家本来就是邻居,住得非常近,平日里老吴和亲家经常一起下棋、打麻将,平时大家轮流照顾孙子。有一次,亲家忽然手术住院一个月,由于子女没有时间全程陪护,老吴也帮忙照顾了几天。“一旦四位老人中有人过世,这种互助组会显得更加有用,但是大家之间能合得来恐怕是基本条件。”老吴告诉记者。
方案三:成立养老俱乐部
“这个构想看上去是个乌托邦。我们已经有四五个成员了,我们要建立一个愉快的老年小团体。”小T正在向记者描述她的养老构想。
小T今年35岁,就在上海大批大龄女青年一直抱怨被剩下时,小T声称自己打12岁开始就从未考虑过结婚。
“我十几岁的时候就打定主意要单身,至今没有动摇过。对我来说,与其他人生活在一起让我感觉不自在,曾经有朋友来我家住了一个月,我就感觉不能适应了。”小T告诉记者。
虽然从未打算过要寻找异性生活伴侣,但是这些年小T开始担忧老年之后会过分孤寂——中年之后生活的节奏开始放缓,身边结了婚的朋友社交需求骤减,不婚族也开始考虑老年如何打破生活的沉闷。
“老了之后是个问题,年轻时候繁忙的社交可能会马上冷下来,而老年的孤寂随之而来。所以我们几个不婚族就想生活在一起来摆脱老年孤寂症。”小T告诉记者。
但是小T并不认为婚姻能够解决老年孤寂症的问题。
“坦白说,我认为婚姻对于解决老年孤寂的意义不大,除非夫妻两人特别能玩到一起,而我们的养老小组则百分百是兴趣相投的伙伴,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检验,我们确实能玩到一起去。”小T告诉记者。
小T不仅对婚姻不感冒,对孩子也不憧憬,她倒是喜欢宠物,在家里养了一只肥肥的波斯猫,经常爱不释手。“人们对于婚姻的另一重误解是养儿防老,其实孩子对于养老的贡献已经越来越小,把养老的重担放在孩子身上,倒不如年轻的时候多准备一些资金,老了去住好的养老院。”
小T开始组织起身边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小M和小T一样是不婚族,而林子是离婚之后才准备单身的人。他们在每个星期一、二、四会共同上昆曲课、书法课和古琴课。“经过这么十几二十年的交往,我们可以找到非常合适的伙伴,这个过程中有的人会退出,又不断有新的人会加入。”小T告诉记者。
他们的打算是把房子都买在同一个社区,建立一个自己的养老俱乐部,这并非是个功利的互助组织,而仅仅是解决老年烦闷问题。用小M的话说,就是在大家都还能蹦跶的时候解决老年生活烦闷问题,一旦身体机能退化,需要人照顾,就选择入住养老院。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