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生性好斗,所以他不可避免地迷上了彩弹射击游戏。在这种高度近似于实战的对抗中,周鸿祎最喜欢和受过严格训练的退役军人作对手,“我很怕,但是只有不断地打,我以后才会不怕他们。”所以,在每次对抗游戏结束后,无论自己是否幸存,他总是那个最先招呼大家再开一局的人。
他的好斗也因为他“不服那些商业领域中既定的规矩”。他对当年雅虎中国一身大企业病的经理人们充满蔑视;不满当前投资界对“海归”的迷信;对互联网界很多坏事做尽却“道貌岸然”的公司感到愤怒。他宣称他崇尚“以暴制暴”,如果对手不择手段,他也会同样假以颜色。
周鸿祎觉得自己很像《孙悟空是个好员工》里面的孙悟空。周鸿祎在骨子里欣赏孙悟空。在这个商业世界中,周鸿祎觉得自己有和孙悟空一样的叛逆基因和经历。
这个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毛猴子”一度“反上天庭”——其1.2亿美元出售3721和入主雅虎中国证明了英语很差、没留过洋、商业模式不COPY美国也一样可以在互联网上创造奇迹。在当时,这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
此后,信心大增的周鸿祎准备用雅虎中国来“踢Google的屁股”,也来证明“互联网上没有跨国公司只有本土企业”的理论。但是,他可以改写雅虎中国的文化、改变雅虎中国的队伍,却挑战不了坚不可摧的跨国公司管理体系的束缚,周鸿祎最终只能选择放弃。
他其后承受的心理上的失落和痛苦是巨大的:3721没了,“一搜”没了,自己奋斗多年的果实被别人轻松拿走,而曾经缠斗多年的百度竟也上市“成佛” 了……周鸿祎想要转变为投资人去“修成正果”,他反复穿梭于中国和美国的投资圈子,言语中越来越多的英语单词和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朋友让他看起来酷似了“投资人”。在他看好的搜索、社区、P2P这三个领域内,周鸿祎先后投资了奇虎、康盛创想和迅雷。
在转换身份当上了天使投资人后,周鸿祎按照自己的理解在不同的场合开始推销自己做天使投资的理念:“我做投资,不是在自己背上安了个翅膀,也不是为了自己要挣多少钱,而是要帮助创业团队规划出自己合理的商业模式和商业策略。”
也许周鸿祎真的很想把理念和眼光传递给创业团队,希望做一个好教练。但是他的梦想和他的宿命似乎都不可能让他这么悠闲和不惹事生非地生活下去。
实际上,如果说周鸿祎这些年来最大的遗憾是什么?答案无疑是3721,这种如同初恋般的创业者对企业的感情如今被资本彻底割断。周鸿祎私下多次感叹:把 3721卖给雅虎中国,虽然得到了资本的成功,但这种成功并没有给自己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现在3721这个网络品牌已经消亡,以周鸿祎的性情和他“不服”的心态,天使投资也许仅仅是个休养生息的过渡阶段。
周鸿祎一辈子都在与商业世界中的“传统”作斗争,他需要用不断的成功故事来证明自己,证明自己所代表的了解中国特色的中国互联网草根阵营。
而了解周鸿祎的人都知道,他性格上的强势和“对执行力的追求”,往往会驱使他直接介入而很难保持投资人对投资企业的距离感。他是个必须要冲到阵前才有快感的斗士,他的重新出山恐怕是注定的。于是,2006年6月22日,周鸿祎出任奇虎网的董事长,回到了中国互联网的第一线。奇虎对于周鸿祎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投资那么简单。
奇虎在周鸿祎的天使投资下成立200多天就获得了Sequoia中国、鼎晖创投、IDGVC、 Matrix Partners等国际风险投资商2000多万美元的联合投资。周鸿祎认为奇虎的社区加搜索的形式是其对中国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又一次创新。在他看来,今天以及未来的互联网就是由一个一个聚集着不同群体的网络社区组成,在这些社区中产生的信息,传统的搜索引擎(如Google和百度等)无法涵盖。与 Google等以Page Rank算法来进行搜索结果的排名不同,奇虎开创了一种People Rank的技术,在奇虎的搜索结果中,论坛信息的排名是以点击量以及受互联网用户的关注程度高低来进行排序的。
“把好公司、优秀的产品和团队卖给外企,已经证明是个错误,除了会陷入所谓的本地化怪圈还能如何?所以,奇虎不会再走3721的老路,对于奇虎而言,在以后的发展中只有收购别人,不会再被收购。” 周鸿祎这样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