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年前的2008年,NEA才成为中信医药的投资方。
蒋晓冬透露,NEA中国今年共退出了两个项目,除了中信医药,还有一个TMT项目也是以并购的方式退出。
在这两个案子上,NEA“共拿回来1亿美金”,而当时的投资本金约为2000多万美金。
自2003年进入中国以来,NEA陆续投资了20多家公司,其中,中芯国际、展讯通信、珠海炬力已成功上市。
蒋晓冬称,明年NEA中国“应该会有2-3家企业上市,有海外市场,也有国内A股”。但他以“进入静默期”为由拒绝透露公司名称。
NEA中国在一些项目上也并非一帆风顺。
2005年和2006年,NEA分别对红孩子进行了两轮投资。但成立以来的7年里,红孩子经历了创始人离开、业务模式调整等系列重大问题。就红孩子的上市问题,蒋晓冬认为“现在还不好说”。再如手机电视芯片设计企业泰景科技,2010年第三次取消赴美IPO,今年还一度传出解散的消息。
入华以来,NEA共向中国市场投资了近4亿美金。按照蒋晓冬的说法,“到目前为止,本钱已经全拿回来了,而且是现金”。
如果要在NEA的整个系统中排名的话,蒋晓冬称,“过去两年,NEA中国的业绩在NEA全球应该是排在第二、第三的位置”。
对于这个成绩,“我想总部应该是满意的”,蒋说。
坚守NEA风格?
2005年,蒋晓冬加入NEA中国,并建立起北京和上海办公室。但实际上,直到目前,NEA中国的团队也只有5个人。
这几年,规模化扩张却成为中国PE、VC市场的独特“风景”。且不说九鼎、达晨、深创投为代表的本土机构,即使与IDG、红杉、经纬这样的外资品牌相比,NEA中国的团队都称得上“精简”。
一些外资VC曾表示,九鼎等机构的规模化扩张,已经在项目源上给他们带来冲击。
在这个问题上,蒋晓冬似乎很“淡定”。
“人多有人多的做法,人少有人少的做法”,他称,只有5个人团队的NEA中国,采取的策略是,“拿着放大镜找项目”,也就是说,“先清楚自己要找什么,然后迅速排除非目标项目”。
2011年全年,NEA中国共投资了3个项目。相比之下,这个速度的确算不上快。但蒋晓冬称,对他们来说,这就是正常的速度。这与NEA全球的速度相仿,其共在全球11个地方布局,而每年的投资总量也不过30家左右。
相比其它外资品牌的基金,NEA特别的地方在于,其所有的基金全部归属NEA总部统一运作。
但在2008年,迪克·克拉姆里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时机成熟时,NEA将会成立人民币基金。
蒋晓冬坦承,在一些项目上,“有人民币基金会更好”。但直至今天,NEA的人民币基金仍然未有进一步消息。
而与NEA同时期来中国淘金的不少外资基金,都已在人民币基金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也许就像蒋晓冬所言,“横向比较没有意义,每家有每家的风格”。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