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没听说过陈一舟,但你只要是网民,一定会知道ChinaRen校友录,而陈一舟曾经就是"Chinaren三剑客"之一。他有3个美国名校学位,高峰时期他的身价有数亿人民币,一度又只能靠变卖手头的股票维持生计。尔后,他又卷土重来,一手创办了千橡互动集团,目前中国WEB2.0概念里最红火的20家网站中,好几家都是他的,其中包括猫扑网。时至今日,陈一舟操盘的千橡互动集团仍在疯狂扩张,一切仿佛传奇,而陈一舟就是缔造传奇的.Com英雄。
陈一舟的创业历程,是典型的淘金互联网的"海归"成功之路。斯坦福商学院有着一贯的创业传统,当今国际众多叱咤风云的大公司,从HP到Sun、Cisco,再到Yahoo、Excite和eBay,都是斯坦福的学生创办的。陈一舟深受影响,有着独立创业的情怀,即使有高薪伺候也不去给别人打工。
1999年打造的ChinaRen社区,几乎成为中国大学生必上网站。逢上假期,师哥师姐伤感别离时会说,"去校友录找我吧"。2000年,陈一舟将ChinaRen卖给搜狐张朝阳,他个人获得44万股搜狐股票,2003年7月,搜狐的股价达到历史最高的39.74美元/股。凭借着ChinaRen和44万股搜狐股票,一买一卖间,陈一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打造千橡航母
2003年,从美国股市上,他看到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复苏。这一年,陈一舟召集旧部,携近百万美元创业投资回国成立千橡公司。取名千橡,寓意公司将要有橡树一样旺盛的生命力。他吸取前两次的经验,决定做社区,并且在保证发展的前提下,稳抓现金流,千橡公司正如它的寓意那样,快速稳定地发展起来。
做ChinaRen时他就积累了很多关于社区的经验,更何况陈一舟最了解和喜爱的就是社区,并自称是在社区里泡的时间最长的中国CEO。当时中国开始出现"韩流",于是陈一舟创办的DuDu网完全从韩国网站借鉴风格。然而,陈一舟最终发现韩国的东西"拿来主义不Work",DuDu网成长并不理想。自己做不成功,陈一舟开始想到收购,起初想要收购一个游戏类网站,结果没有成功。接着他收购了猫扑。猫扑原本是个人网站,这个网站上曾经出现过诸如"手机调到马桶里"之类的著名搞怪帖,是个另类风格的社区。2004年3月,透过股权置换方式,陈一舟购下猫扑网。两年后,猫扑网络流量排名从全球的3000位开外,提升至目前的30位。完成猫扑的收购,陈一舟并未裹足不前,开始了一系列令人咋舌的资本运作,将魔兽世界中国网、UUme、5Q校园网、DoNews、豆瓣网等全都并入千橡,千橡成了一个疯狂扩张的并购机器。
2006年3月,陈一舟的千橡集团宣布获得来自于Generaltlantic(GA)为首的包括DCM、TVC、Accel Partner以及联想投资等在内的4800万美元风险投资,这是2006年以来最大的一笔互联网风险投资,也是WEB2.0概念中融资额最大的企业。打着2.0概念的网站非常多,千橡何以受到了风险投资的垂青?
真正有经验的风险投资,投的不是资产,而是团队。资产可以毁灭,而一个好的队伍能不断创造新的资产,以陈一舟为首的管理团队被证明在互联网社区有着极为成功的经验,陈一舟和他所领导的团队就是投资者最大的保证。而且,千橡在过去的时间里,创造了比较大的价值,体现在所有资产和它的变现能力、未来增值的潜力。投资者正是基于这两点,才大力支持千橡。2006年千橡规模至少扩张一倍,旗下有"中国第一娱乐互动门户"猫扑网、号称中国最大的视频分享中心UUme、魔兽世界中国网站WoWar、IT业务,特别是社区概念里面几个网站,一定要有一些不同特色的品牌。就像宝洁卖洗发水一样,同样是洗发水,有很多不一样的品牌。比如,猫扑网很受年轻人喜欢,但是这个市场还不够细,千橡又新推出了"Renren网"和"5Q校园网","Renren网"提供的是城市分类信息服务,而"5Q校园网"则是一个只针对在校学生的社区网站。千橡是互联网业的宝洁,旗下有很多产品,都是透过一个分销渠道系统去卖。旗下九个网站各有特色,吸引不同的人群,自然能创造更多的合力价值。
反过来考虑一个问题,这些网站既然陈一舟自己都做不出来,为什幺反而被他收购呢?因为陈一舟能给它们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大的发展舞台。这就是双赢的交易。
陈一舟像猎豹一样有着敏锐嗅觉和矫健身手,能准确、成功地抓住机会。他收购网站有两个特点:一是社区、二是娱乐性。在他看来,社区具有高度互动性与粘着度。社区在自身成长同时,会给用户带来更大价值,用户反过来会更愿意留在这个地方。而喜欢娱乐的人大都是年轻人,也是消费能力很强的群体,所以长远收益是可预期的。陈一舟开始把这些收购来的网站逐步融合到主打的猫扑网平台上,并加大投入,增加了朋友圈、帖吧、猫仔队、猫眼电视台等新产品,并推出DuDu网络加速器等服务。
在互联网第二轮投资热来临之际,千橡一系列的收购举动自然吸引了国际创业投资家的关注。虽然收购对公司来讲意味着壮大,但每一次收购对创始人的个人股份则意味着一次稀释。但是,国际风险投资商对陈一舟的偏爱和慷慨很大的降低了稀释比例,源源不断的资金加入解决了陈一舟的后顾之忧。
并非尾声
目前看来,千橡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卖内容的公司",而千橡也逐渐从一个创业型公司,变成一个成长型公司。"打江山易、坐江山难",千橡将怎样继续成长,这是摆在陈一舟和千橡面前的首要问题。
"一家互联网公司下的九个品牌"集体上市,是陈一舟一直坚持的梦想,因为每一个新的概念都不足够大,陈一舟希望给美国投资人呈现的是"要什幺有什幺"的第二代互联网概念。事实上现在的千橡不缺少任何上市条件,经历了两次互联网泡沫的陈一舟没有轻易上市,他在等待一个最合适的时机。上市主要是为了融资,互联网还是处于投资阶段的新生市场,过早上市真的会影响公司的发展,如果缺资金的话,可以上市,如果不缺资金去上市,反而会给自己加上一些不必要的束缚,而千橡并不缺乏钱。
现在的千橡,无论是人气还是营业收入,已经比部分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还要好。陈一舟非常自信,千橡集团倘若找到最佳的上市时机,那它绝对会是个难得一见的大家伙。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是陈一舟的偶像,巴菲特把自己一生的事业比做一张卡片,在这张卡片上,最多只能打20个孔,这意味着每一次冒险和机会都是弥足珍贵的。这个观点一直影响着陈一舟的投资生涯,作为一个谨慎的冒险者,陈一舟应该会带给千橡集团和互联网社区一个尽可能远的未来。(王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