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风险投资风投新闻→新闻
    


今日沸点 MySpace能成功登陆吗?


cye.com.cn 时间:2007-1-30 8:54:32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凌建平 祝裕 我来说两句

  主持人:
 
  据媒体报道,默多克新闻集团的MySpace将正式进入中国,作为战略股东进入原MSN中国掌门罗川成立的公司,风险投资商IDGVC和宽带产业基金将获得少于三成的股份,而罗川为首的创业团队最多可以获得约50%的股份。但与Google等国际巨头一样,MySpace进入中国也将面临进入中国的“本地化”魔咒。而且此前中国博客与社区等2.0网站的经营并没有多少赢利模式。
 
  那么,MySpace能成功登陆吗?MySpace来华究竟对于中国互联网产业有什么影响呢?
 
  大众评判台
 
  赵峰:除非不走传统路子

 
  MySpace在国内很难做,除非不走传统的Web2.0的路子,个人感觉MySpace进中国靠收购更好一些,毕竟中国人最了解中国人的使用习惯,特别是对于博客、社区这些很个性化的东西。大部分中国人不喜欢参与互联网内容的构建。
 
  龙先生:在中国几乎没有基础
 
  如果MySpace是想从无到有来创造一个中国版的MySpace,我认为太难。虽说,MySpace在美国很成功,但从我现在了解的信息来看,他在中国几乎没有什么基础,因为语言的限制,很少有华语网民访问MySpace网站,而中国社区性的网站又很多,所以对于MySpace来说,竞争对手不少。
 
  不过,换种思维考虑,如果他们选择收购一家类似MySpace的中国网站,再加以MySpace自己的理念,这样的成功率可能会高一些。
 
  何若灵:能否成功关键看定位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Web2.0模式下的收费问题的确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习惯了免费服务的中国。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技术,还有本土化的成功程度。目前比较主流的大众化博客包括MSNSpace、QQ空间和新浪博客,各有喜爱和习惯使用的的人群。所以新的MySpace进入中国,同样要面临使用户接受的过程。除了技术以外,宣传、收费是另外两个重要的因素。究竟能不能在中国市场成功,就要看MySpace对自身的定位。
 
  林永泉:中国网民难伺候
 
  雅虎、亚马逊没将直投和收购这两条路走通,罗川在其第三条路还没走到底时就离开了微软,现在,新闻集团意欲开辟第四条路,曲线入华。罗川手中的牌,不外乎品牌、资金、技术等,但这些在中国市场都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毕竟,中国的网民不是那么好伺候。
 
  李柯:需要本土化创新
 
  如果MySpace还妄想按照在美国的路数来中国闯天下,那么注定会水土不服。MySpace用户大部分是在美国本土,而在中国市场里,肯定要考虑到用户习惯与文化的差异。况且在中国已有了数以百计的MySpace的效仿者,MySpace在中国将如何做到本土化创新才是关键。
 
  ◆沸点特稿
 
  它很难复制在美国的成功
 
  谢文

 
  目前关于MySpace的情况,我们只知道有这样的动向以及出资方,而团队、战略、资源方面却一点也不知晓,在这些支离破碎的信息面前,做任何的预期都为时过早。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MySpace在中国不管由谁来做,都无法再重复其在美国的奇迹。但同时我们也希望他们能做好,不管怎么讲,有新东西注入对于网民都意味着更多的选择。但MySpace注定要面临巨大的挑战和不确定因素。
 
  把一个公司做好要注意的因素实在太多,最起码有五个关键点不能缺,战略、游戏规则、团队、资源、时间,还有一系列无法排除的可能性。MySpace在中国面临的条件、环境与美国的完全不同,MySpace要想在中国取胜,显然不能靠其在美国的威风以及原有的资源。在美国,MySpace依靠大流量的支撑,广告是其最重要的赢利模式,并且他们的经营模式以及广告形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包括竞价、细分市场、品牌广告等。我相信,无论谁执掌MySpace中国都不会放弃这样的操作手段,而下一步,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至于罗川的介入是否会影响MySpace中国今后的命运,我不好评价,毕竟现在没有宣布MySpace中国的总裁或CEO就由罗川来担当。虽然罗川是微软出身的IT人士,但我不认为罗川属于中国互联网圈内人士。而我们现在对于”本地化“一词有误解,并不是能讲中国话的人来执掌一家跨国公司就可以称作本地化。李开复的Google在我看来不能称为本地化,因为之前的李开复不是做中国互联网的。不光是美国的大公司,包括中国的台湾人、香港人来做互联网,都够呛。毕竟这些人没有经历过中国互联网的成长,没有自己从头做过,感觉总会不到位。虽然我们不排斥他们,但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成功案例。
 
  所以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MySpace本地化的力度有待加大,二是不要预期能重复美国的故事。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BTV13日节目录制观众报名 ·上海谈商论道创业系列讲座
·创业网寻战略投资合作伙伴 ·80后创富论坛共创未来30年
·创业网向网友征集网站建议 ·北京新闻广播9月24日节目
·金口财总裁演说行销特训营 ·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
·七彩公司招募大学生创业者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活动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