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而立之年的“老L”,是成都一家著名的大规模盈利商业网站的创始人,打算融资进一步扩大规模的他昨天气愤地说道:“差点被歪VC(风险投资)骗了!”
融资引来“海龟”
风险投资兴起在中国已经不少于10年,但从去年迎来了新高潮。去年,中国管理的风险资本总量已超过583.85亿元。和“老L”一样,国内数以千计的网络创业者们,正拿着一本本可行性报告书虔诚地拜见各路VC。
为进一步扩大规模,老L找了好几家VC和民间天使投资者,想拿到首期近千万的投入。他将自己的项目放到一些专业网站上,试图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项目信息。
不久前,老L接到一家自称是某海外风险投资基金驻北京办事处投资合伙人的电话,电话中,说话口吻很像“海龟派”的对方表示了对其项目的兴趣,希望他能到北京亲自谈谈。
老L心中大喜。几天后,他趁到北京办其他事的机会来到了和VC约定的地方。对方谈吐不俗衣着光鲜,自称该基金管理有多少多少亿美元。开始谈得还比较顺当,后来对方吐露自己刚进入中国不熟悉情况,因此找了一家中国合作伙伴帮他做项目前期尽职调查。“他说只要给后者5-20万人民币的调查费、制作费等,他就一定能帮我拿到几百万美元的VC投资。”老L开始觉得蹊跷起来,哪有以如此方式肯定能投资的VC的,他迅速结束了这段会谈。
之后,老L在网上详细查询了这家基金的背景,发现其名称很像在业界知名的另一家海外著名VC,但只有英文网站,而且个别词汇还有错误。老L的怀疑更强烈了。他找到国内一些做网站的同行,后者说也曾经和这家基金打过交道,关于前期给钱的说法也一模一样。至此,老L判断,这家基金极可能是歪货。
慎重选择海外VC
“在圈内有一批专门做项目前期尽职调查的VC中介,他们也同时负责向风险投资家们推荐项目。有了这层关系,项目获得投资的机会更大。一般项目所获投资金额的2%-3%属于中介和投资者经手费用。但绝不能说,有了这个尽职调查和推荐就可以肯定拿到投资。这是圈内禁止的。”四川本土某大型创投基金总经理提醒道,老L的遭遇可能是抓住创业者急切心理、以VC为诱饵,从关联公司过手诈取费用的做法,值得四川融资者的注意。
“值得警惕的还包括,一些别有用心的VC看好一个项目,就套出核心东西然后自己去找人做,或者要挟看好的项目多给自己私人股份,否则就在圈内到处说这项目的坏话,甚至威胁要投竞争对手。”四川省工商联创业投资同业公会负责人表示,在这轮海外投资者主导的大潮中,创业者一定要慎重选择海外VC,除了看其规模、过往投资案例外,最好有专业中介帮助审查名声较好的VC。
|